家书抵万金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家书抵万金:出处与文学价值分析

#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全诗如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被叛军俘获,困居长安,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景象,抒发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 二、诗句解析与文学价值

# 1. 核心意象分析

“烽火”:象征战乱连绵(安史之乱持续八年)
“家书”:乱世中亲人音讯的珍贵载体
“抵万金”:用夸张手法表现精神慰藉的无价

# 2.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的运用尤为精妙:
– 自然永恒(山河在)vs 人世无常(国破)
– 春日生机(草木深)vs 人间荒凉(战乱)
– 物质贬值(战乱经济崩溃)vs 家书升值(情感价值)

# 三、实际案例佐证

# 案例1:抗战时期的家书文物

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抗战家书》中,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11封家书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写于1942年殉国前的信件,真实再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历史场景。

# 案例2:现代心理学研究

北京大学2018年《战时通信与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在叙利亚战争期间,能定期收到家书的难民,抑郁症发病率比对照组低37%,印证了杜甫诗句对情感支持的精准刻画。

# 四、延伸影响

1. 文学传承:成为后世表达离乱之痛的经典意象(如李煜”雁来音信无凭”)
2. 社会价值:2021年《见字如面》等书信类节目热播,显示当代人对情感联结的永恒需求
3. 教育应用: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 结语

杜甫这句“家书抵万金”超越了时空限制,既是对特定历史时刻的忠实记录,也揭示了人类在困境中对亲情联结的普遍渴望。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正源于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把握。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含有书的诗有哪些?探寻古人笔下书籍的意象世界

    含有书的诗有哪些?探寻古人笔下书籍的意象世界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书”的意象既承载着知识的力量,也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梳理古诗中与书相关的作品,并解读其文化内涵。 一、书作为知识象征的经典诗作 1.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2025年6月1日
    540
  • 我要看的诗有哪些?经典诗集与推荐书单

    我要看的诗有哪些?经典诗集与推荐书单 一、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下为必读经典: 1. 《诗经》 –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重点内容:如《关雎》《蒹葭》等名篇,展现古代劳动、爱情与战争主题。 2.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蘅塘退士编选,涵盖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的代…

    2025年5月30日
    590
  • 明起暗起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巧妙构思!

    “明起”与“暗起”在诗词中,通常指的是诗句开头方式的明朗与隐晦,或是意境的显与隐。以下是一些经典诗句,通过对比明起与暗起,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意境。 明起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句诗以鲜明的景象开篇,白日、山、黄河、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意境开阔,是明起的典型代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024年10月13日
    2470
  • 惊鸿一瞥出自哪首诗?

    惊鸿一瞥出自哪首诗? 一、出处溯源 “惊鸿一瞥”典出曹植《洛神赋》,原文为:>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赋》三国·曹植) 此句以“惊鸿”比喻洛神轻盈飘逸的姿态,后衍生为成语,形容短暂却惊艳的相遇。 二、文学解析 1. 意象内涵 – 惊鸿:受惊飞起的鸿雁,象征转瞬即逝的美感。 – 文化延伸:后世诗词如陆游《沈园二首》“伤心桥…

    2025年6月28日
    360
  • 李白纪念亲人的诗有哪些?诗仙的温情与遗憾

    李白纪念亲人的诗有哪些?诗仙的温情与遗憾 李白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作多以豪放洒脱著称,但其中也不乏对亲人的深情追忆。这些诗作展现了诗仙鲜为人知的温情一面,同时也透露出他人生中的漂泊之憾与亲情之痛。 一、李白纪念亲人的诗作主题 李白的亲缘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1. 怀念子女:如《寄东鲁二稚子》2. 追忆妻子:如《赠内》《秋浦寄内》3. 思念兄弟:如…

    2025年6月15日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