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是哪首诗?

家书抵万金:出处与文学价值分析

#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全诗如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被叛军俘获,困居长安,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景象,抒发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 二、诗句解析与文学价值

# 1. 核心意象分析

“烽火”:象征战乱连绵(安史之乱持续八年)
“家书”:乱世中亲人音讯的珍贵载体
“抵万金”:用夸张手法表现精神慰藉的无价

# 2.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的运用尤为精妙:
– 自然永恒(山河在)vs 人世无常(国破)
– 春日生机(草木深)vs 人间荒凉(战乱)
– 物质贬值(战乱经济崩溃)vs 家书升值(情感价值)

# 三、实际案例佐证

# 案例1:抗战时期的家书文物

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抗战家书》中,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11封家书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写于1942年殉国前的信件,真实再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历史场景。

# 案例2:现代心理学研究

北京大学2018年《战时通信与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在叙利亚战争期间,能定期收到家书的难民,抑郁症发病率比对照组低37%,印证了杜甫诗句对情感支持的精准刻画。

# 四、延伸影响

1. 文学传承:成为后世表达离乱之痛的经典意象(如李煜”雁来音信无凭”)
2. 社会价值:2021年《见字如面》等书信类节目热播,显示当代人对情感联结的永恒需求
3. 教育应用: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 结语

杜甫这句“家书抵万金”超越了时空限制,既是对特定历史时刻的忠实记录,也揭示了人类在困境中对亲情联结的普遍渴望。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正源于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把握。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1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1

相关推荐

  • 方言诗特点解析:它们有哪些独特的语言魅力?

    方言诗特点解析:它们有哪些独特的语言魅力? # 一、方言诗的定义与背景 方言诗是指以地方方言为创作载体的诗歌形式,它突破了标准语的限制,通过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类诗歌常见于民间口头文学,近年来也逐渐被专业诗人采用,成为现代诗歌的重要分支。 # 二、方言诗的独特语言特点 ## 1. 语音的韵律美 方言诗最大特点是保留方言的原始发…

    2025年6月9日
    1030
  •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唐诗的评价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唐诗评价的变迁 一、新文化运动前的传统唐诗观 1. 古典诗学体系的传承 在五四运动之前,唐诗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全唐诗》收录的四万八千余首作品被奉为文学典范,清代学者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更成为启蒙教材。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妙悟说”和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均以唐诗为重要阐释对…

    2025年11月9日
    160
  • 冬天的诗有哪些学习要点?冬日诗词的创作解析

    冬天的诗有哪些学习要点?冬日诗词的创作解析 # 一、冬日诗词的学习要点 # 1. 把握季节特征 冬天的诗词常围绕寒冷、萧瑟、寂寥等意象展开,如雪、冰、枯木、寒梅等。学习时需注意诗人如何通过景物传递情感。案例: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解析:通过”千山无鸟”&#8…

    2025年4月10日
    1890
  • 苏辙追悼苏轼的诗有哪些?在兄弟诗中感受生死离别

    苏辙追悼苏轼的诗有哪些?在兄弟诗中感受生死离别 一、苏辙与苏轼的兄弟情深 苏轼与苏辙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兄弟文人,合称“二苏”。两人不仅是血缘至亲,更是文学知己。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苏辙始终相伴左右,甚至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时,苏辙主动请求贬官以救兄长。这种深厚情感在苏轼去世后,化为苏辙笔下悲怆的悼亡诗。 二、苏辙追悼苏轼的代表诗作 1. 《亡兄子瞻端明墓…

    2025年6月1日
    970
  • 红色诗词代表作有哪些?重温峥嵘岁月中的激情燃烧

    红色诗词代表作有哪些?重温峥嵘岁月中的激情燃烧 一、红色诗词的历史背景与价值 红色诗词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文学瑰宝,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和激情澎湃的建设时期。它们以诗歌为载体,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二、红色诗词的代表作品 1. 毛泽东《沁园春·雪》 重点内容:这首词创作…

    2025年4月27日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