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得秋霜是哪首诗?

何处得秋霜:探寻古诗中的经典名句

一、重点内容:诗句出处与作者

“何处得秋霜”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五》。全诗如下: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夸张手法的运用

李白以“白发三千丈”的极度夸张开篇,配合“何处得秋霜”的意象,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秋霜既指白发,又暗喻人生沧桑。

2. 修辞特色

– 比喻:将白发比作秋霜
– 设问:“何处得秋霜”形成强烈反问效果
– 借代:以秋霜代指白发

三、实际案例:诗句在现代的运用

案例1:文学创作

作家余华在《活着》的创作谈中曾引用此句,形容主人公历经沧桑后的精神状态。

案例2:影视作品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此诗被改编为插曲歌词,通过“何处得秋霜”的反复吟唱烘托悲剧氛围。

四、相关诗歌比较

| 诗句 | 出处 | 相似点 |
|——|——|——–|
| “高堂明镜悲白发” | 李白《将进酒》 | 同样使用镜子意象 |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李白《将进酒》 | 时间流逝的夸张表达 |

五、学术争议点

有学者认为“秋霜”在此诗中具有双重象征:
1. 自然季节的秋霜
2. 人生暮年的白发(重点争议内容

敦煌残卷P.2567中此诗题作《照镜见白发》,为理解提供了新角度。

> 专家点评: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何处得秋霜”的问句形式,体现了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1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1

相关推荐

  • 中国古诗中的兄弟诗有哪些?从“本是同根生”到“共君长夜饮”

    中国古诗中的兄弟诗:从“本是同根生”到“共君长夜饮” 一、兄弟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中国古诗中,兄弟情谊是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悌”的核心价值观。这类诗歌常以手足之情、离别思念、劝勉共进为内容,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有志同道合的友情。历史背景上,兄弟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成熟,唐代达到高峰,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均有经典作品传世。 &#82…

    2025年7月13日
    920
  • 周邦彦的氐州第一波落寒汀,梦绕芙蓉浦有何羁旅之思?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周邦彦《氐州第一》中羁旅之思的专业分析文章。 周邦彦《氐州第一》:“波落寒汀”中的羁旅迷宫与芙蓉归梦 宋代词人周邦彦,以其精严的法度、典丽的语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被尊为“词家之冠”。他的作品,尤其是晚年宦游各地的词作,将身世飘零之感与宦海浮沉之叹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深邃而哀婉的艺术世界。《氐州第一》正是其中的典范之作,其结句“波落寒汀,梦绕…

    2025年10月29日
    230
  • 步非烟《答赵子》的“相思只恨难相见”如何书写婚外悲恋?

    步非烟《答赵子》中“相思只恨难相见”的婚外悲恋书写研究 一、核心意象的悲恋特质 “相思只恨难相见”通过三个层次构建婚外恋的悲剧性:时空阻隔的无力感(“难相见”)、情感真实的矛盾性(“相思”与“恨”并存)、社会规训的隐形压力(“恨”的伦理指向)。这种书写比普通爱情诗更具社会批判性,如与李商隐《无题》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对比,步非烟将阻隔根源从自然时空转向唐代婚…

    2025年11月9日
    140
  •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一句,为何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一句,为何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千古名句的文学定位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创作于其被囚汴京期间。这首词被誉为“血泪之作”,其中结句的比喻手法开创了以具象景物量化抽象愁绪的先河。据《唐宋词简释》统计,在李煜之前,愁绪多用量词“斛”“船”表述,而春水喻愁的写法将愁绪的动态性与永恒性推向…

    5小时前
    10
  •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好听?诚斋先生的音韵之美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好听?诚斋先生的音韵之美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其诗以自然清新、活泼灵动著称,被誉为“诚斋体”。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尤其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并通过独特的音韵节奏展现出来。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杨万里诗歌的“好听”之处,并附上经典案例。 一、自然流畅的音韵节奏 杨万里的诗常采用口语化的表达,节奏明快…

    2025年4月11日
    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