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色天香出自哪一首诗?
“国色天香”的出处
“国色天香”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正封的《咏牡丹》诗。原句为: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赞美牡丹的艳丽与芬芳,后逐渐演变为成语“国色天香”,用来形容容貌极美或事物极其出众。
诗歌背景与赏析
1. 作者与时代:
李正封是唐宪宗时期的诗人,其诗作以咏物见长。唐代是牡丹文化的鼎盛时期,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因此成为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2. 诗句解析:
– “国色”:指牡丹花色冠绝群芳,如醉酒般浓艳。
– “天香”:形容牡丹香气超凡,连夜晚的衣裳都能沾染其芬芳。
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将牡丹的华贵气质推向极致。
实际案例:成语的现代应用
1. 文学与艺术:
– 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曾用“国色天香”形容女子美貌。
– 现代戏曲、影视剧常以“国色天香”作为角色或场景的修饰词,例如京剧《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扮相。
2. 商业与品牌:
– 许多化妆品、香水品牌以“国色天香”为名,突出产品的高端与典雅,如某国货护肤系列“国色天香牡丹精华”。
3. 文化象征:
– 2019年北京世园会中,中国馆以“国色天香”为主题展示牡丹品种,强化了其作为国家文化符号的地位。
延伸知识:其他描写牡丹的名句
1.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总结
“国色天香”不仅是对牡丹的极致赞美,更成为中华文化中美丽与高贵的象征。其出处虽为唐诗,但影响力延续至今,广泛渗透于文学、艺术与商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