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出自哪首诗?

老妪出自哪首诗?

《石壕吏》中的“老妪”形象

“老妪”一词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 这首诗是杜甫“三吏三别”组诗之一,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9年),通过一个普通老妇的遭遇,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百姓的残酷摧残。

诗句原文节选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重点内容解析

1. “老妪”的悲剧性
诗中老妇(老妪)为保护家人,被迫主动应征,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底层人民的无奈与牺牲
标红案例:诗中“老翁逾墙走”与“老妪出门看”形成对比,凸显男性逃亡后,女性成为战争直接受害者。

2. 杜甫的写实手法
通过老妪的视角,揭露了官府抓丁的残暴(“吏呼一何怒”)和百姓的苦难(“妇啼一何苦”),体现了杜甫“诗史”的风格。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老妪”形象

1. 白居易《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卖炭翁虽非老妪,但同样以老年弱势群体反映社会不公,可与杜甫笔下的老妪形成互文解读。

2. 现代文学案例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虽非古诗人物,但其老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与“老妪”形象一脉相承,体现文学对边缘群体的持续关注。

总结

“老妪”作为经典文学意象,其核心价值在于:
– 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苦难
– 强化对战争、压迫的批判
– 引发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杜诗详注》(仇兆鳌注)或《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中的相关分析。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3

相关推荐

  • 带有涯的诗句,如何展现人生的广阔与深远?

    带有“涯”的诗句,常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出人生的广阔与深远。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它们通过“涯”字的不同运用,描绘了人生的无垠、追求、孤独与希望。 1. 表现人生的无垠与广阔 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解析:这句诗以“天涯”为背景,展现了明月照耀下的广阔天地,象征着人生的无垠与广阔。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共享这…

    2024年12月21日
    2980
  • 王之涣《登鹳雀楼》如何道出登高望远的哲理?

    登高望远的精神境界:解读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哲学智慧 一、诗歌文本的意象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白日”、”黄河”、”山”、”海”等自然意象,构建出宏大的空间维度。前两句描绘水平方向的辽阔景观,后两句转向垂直方向的攀…

    2025年10月25日
    260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感叹什么?

    好的,这是一篇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专业文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论时光流逝中的恒常与变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千古绝唱,以其简洁明了的对比,道出了人类一种普遍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它不仅仅是对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浅层伤感,更是一曲关于时间无情、生命无常、个体存在之短暂与宇宙自然之恒常的哲学咏叹。 一、核心感叹:…

    2025年10月25日
    290
  • 镌刻读音是什么意思?艺术术语发音与文化内涵

    镌刻读音是什么意思?艺术术语发音与文化内涵 一、镌刻的读音与基本定义 镌刻(拼音:juān k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镌”(juān)和“刻”(kè)组成,意为用刀具在硬质材料(如石头、金属、木材等)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其发音需注意:– “镌”读第一声(juān),易误读为“jùn”或“juàn”。– “刻”读第四声(kè),与“克”同…

    2025年9月28日
    650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的“伊人”到底是谁?

    好的,这是一篇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专业文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的“伊人”到底是谁? 《诗经·秦风·蒹葭》以其空灵悠远的意境和缠绵悱恻的情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经典。开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勾勒出一幅水雾迷蒙的清冷秋景,而那位始终“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则引发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遐想与探询。这位神秘的“伊人”究竟所指为何?其身份的…

    4小时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