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慎行最出名的一首诗:《舟夜书所见》
一、查慎行及其诗歌地位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清代著名诗人。他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查”,是清初宋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以白描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
重点内容:查慎行诗歌创作主张”诗以道性情”,反对模拟古人,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这一理念在《舟夜书所见》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舟夜书所见》全诗赏析
“`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1. 诗歌背景
此诗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时年38岁的查慎行乘船夜行,目睹江上渔火与波光交织的美景而作。全诗仅20字,却构建出动态的视觉奇观。
2. 艺术特色分析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呈现”渔灯-浪花-星光”的转化过程
– 动态构图:通过”簇””散”两个动词实现画面流动
– 以小见大:从”一点萤”到”满河星”的视觉扩张
重点内容:该诗被清代诗评家赞为”二十字画出一幅活《潇湘夜雨图》”,其凝练程度堪称古典绝句的典范。
三、实际案例:现代传播中的经典化
1. 教材收录:该诗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通过”观察-想象”的教学设计培养审美能力
2. 艺术再创作:
– 画家李可染据此创作水墨画《舟夜书所见》
– 2022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将其谱曲传唱
3. 跨文化传播: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中专门分析该诗的”瞬间美学”
四、比较研究:查慎行其他代表作
| 诗名 | 创作特点 | 与《舟夜书所见》异同 |
|————–|————————|———————-|
| 《早过大通驿》 | 以工笔写晨景 | 同属即景诗,但采用静态描写 |
| 《村家四月词》 | 田园风俗画 | 题材更宏大,失去瞬间美感 |
| 《中秋夜洞庭湖》 | 壮阔的山水描写 | 情感更外露,不如小诗含蓄 |
重点内容:比较可见,《舟夜书所见》最能代表查慎行“即景会心”的创作主张,是其流传最广的杰作。
五、文学史评价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评:”初白诗工于写景,如此绝句,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者。”现代学者钱仲联认为该诗实现了“刹那永恒”的美学境界,是清代绝句中可与唐诗媲美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