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最出名的一首诗?

Random Image

查慎行最出名的一首诗:《舟夜书所见》

一、查慎行及其诗歌地位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号初白,清代著名诗人。他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查”,是清初宋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以白描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

重点内容:查慎行诗歌创作主张”诗以道性情”,反对模拟古人,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这一理念在《舟夜书所见》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舟夜书所见》全诗赏析

“`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1. 诗歌背景

此诗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时年38岁的查慎行乘船夜行,目睹江上渔火与波光交织的美景而作。全诗仅20字,却构建出动态的视觉奇观

2. 艺术特色分析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呈现”渔灯-浪花-星光”的转化过程
动态构图:通过”簇””散”两个动词实现画面流动
以小见大:从”一点萤”到”满河星”的视觉扩张

重点内容:该诗被清代诗评家赞为”二十字画出一幅活《潇湘夜雨图》”,其凝练程度堪称古典绝句的典范

三、实际案例:现代传播中的经典化

1. 教材收录:该诗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通过”观察-想象”的教学设计培养审美能力
2. 艺术再创作
– 画家李可染据此创作水墨画《舟夜书所见》
– 2022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将其谱曲传唱
3. 跨文化传播: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中专门分析该诗的”瞬间美学”

四、比较研究:查慎行其他代表作

| 诗名 | 创作特点 | 与《舟夜书所见》异同 |
|————–|————————|———————-|
| 《早过大通驿》 | 以工笔写晨景 | 同属即景诗,但采用静态描写 |
| 《村家四月词》 | 田园风俗画 | 题材更宏大,失去瞬间美感 |
| 《中秋夜洞庭湖》 | 壮阔的山水描写 | 情感更外露,不如小诗含蓄 |

重点内容:比较可见,《舟夜书所见》最能代表查慎行“即景会心”的创作主张,是其流传最广的杰作。

五、文学史评价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评:”初白诗工于写景,如此绝句,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者。”现代学者钱仲联认为该诗实现了“刹那永恒”的美学境界,是清代绝句中可与唐诗媲美的精品。

(0)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9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比喻唐伯虎的诗有哪些?江南才子的风流与落魄的诗意重构

    比喻唐伯虎的诗有哪些?江南才子的风流与落魄的诗意重构 一、唐伯虎诗歌的比喻特色 唐伯虎(唐寅)的诗作以风流倜傥与落魄自嘲的双重气质著称,其比喻手法尤为精妙。他常以自然意象、历史典故和日常生活为喻体,既展现江南才子的浪漫,又暗含怀才不遇的悲凉。 重点内容:– 以花喻人:如《桃花庵歌》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将自身比作隐逸的“桃花仙”,…

    2025年5月11日
    530
  • 比拟手法如何入诗?诗词修辞技巧经典案例

    比拟手法如何入诗?诗词修辞技巧经典案例 比拟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物拟人化(拟人)或将人拟物化(拟物),赋予抽象或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情感,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以下是比拟手法的核心要点及经典案例解析。 一、比拟的分类与作用 1.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动作或特征。 – 作用:使描写对象更鲜活,拉近读者与物的距离。2….

    2025年5月16日
    460
  • 休闲养老诗有哪些特征?田园诗中的隐逸情怀

    休闲养老诗的特征与田园诗中的隐逸情怀 一、休闲养老诗的核心特征 1. 主题闲适超脱 以描绘退隐生活、自然风光为主,表达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如白居易《池上闲咏》:“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通过简朴的生活场景展现淡泊心境。 2. 语言质朴自然 多用白描手法,避免华丽辞藻,体现“返璞归真”的审美。例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25年4月29日
    760
  • 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哪首诗?

    花自飘零水自流: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诗句出处 “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该词是李清照早期代表作之一,抒发了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 原词全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天前
    70
  • 井底之蛙的诗有哪些?寓言诗中的哲理启示

    井底之蛙的诗有哪些?寓言诗中的哲理启示 一、井底之蛙的经典寓言诗 “井底之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后被文人改编为诗歌,以讽刺目光短浅、固步自封的心态。以下是几首代表性作品: 1. 《井蛙》(佚名)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 重点内容:这首诗直接引用《庄子·秋水》的典故,强调认知局限对思维的束缚。 2. 《观书有感·…

    2025年6月15日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