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满花堤水满溪是哪首诗?

草满花堤水满溪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草满花堤水满溪”出自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二首·其一》。晁冲之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

二、全诗内容与赏析

《春日二首·其一》

草满花堤水满溪
雨余山色静于诗
闲来小立茅檐外
又见双禽过别枝

重点解析:

1. 首句“草满花堤水满溪”
– 通过“满”字的重复使用,强化了春日生机盎然的视觉冲击力。
– 意象选择典型:草、花、溪水,构成一幅田园春景图

2.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山色“静于诗”与双禽飞动的对比。
– 语言简练,画面感强,体现宋代山水诗的含蓄之美

三、实际案例:诗歌在现代的应用

1. 教育领域
– 该诗被选入部分省市小学语文拓展教材,作为古诗鉴赏范例,教师常引导学生分析“满”字的炼字技巧。

2. 文化传播
– 2023年杭州“宋韵文化展”中,此诗被制成动态水墨动画,以“草满花堤”场景为视觉核心,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

3. 旅游开发
– 江西婺源景区借用诗中意象,打造“花溪堤”景点,还原“草满花堤水满溪”的意境,成为网红打卡地。

四、延伸知识

– 晁冲之与江西诗派的关系:强调“点铁成金”,此诗可见其对自然意象的提炼功力。
– 对比其他春日诗:如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晁诗更侧重微观景物的细腻捕捉

提示:若需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格律或历史背景,可提供更详细的文献方向。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2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2

相关推荐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首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出处与深层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是初唐五言律诗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超越了地理距离的局限。 – 全诗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创…

    2025年7月1日
    780
  • 元稹的悼亡诗为何如此感人?

    元稹的悼亡诗为何如此感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悼亡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历来被众多诗人用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其中,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尤为突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感动了无数读者。元稹的悼亡诗主要围绕其原配妻子韦丛的离世而作,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强烈的个人情感以及独特的诗歌技巧,构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元稹悼亡诗…

    2025年10月25日
    330
  • 灯火阑珊出自哪首诗?

    灯火阑珊出自哪首诗? 一、出处与原文 “灯火阑珊”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南宋时期,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高与落寞。 原文节选:>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词句解析 1. “灯火阑珊”的含义: – “阑珊”意为稀疏、零…

    2025年6月28日
    850
  • 宋词在东亚文化圈(如日本、朝鲜)的传播与影响如何?

    宋词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 引言 宋词作为中国宋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国本土广为流传,还跨越国界,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尤其是日本和朝鲜(包括今天的韩国和朝鲜)。宋词的传播并非简单的文学移植,而是通过文化交流、使节往来和书籍流通等方式,逐渐融入当地文化,并催生了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本文将探讨宋词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路径、实…

    2025年10月21日
    280
  • 12诗眼举例有哪些?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炼字艺术

    12诗眼举例及其炼字艺术分析 一、诗眼的概念与作用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体现主旨、凝聚情感或展现艺术功力的关键字词,通常通过炼字(精心锤炼字词)实现。诗眼既能增强诗歌的意境,又能深化情感表达。 二、12个经典诗眼举例 以下列举12个著名诗眼及其出处,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1. “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 炼字:“溅”字化静为动,赋予花以人的情感…

    2025年5月1日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