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哪一首诗?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哪一首诗?

诗歌出处与作者

“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夜雨寄北》。全诗如下: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旅居期间,写给远方亲友(一说妻子)的复信,通过巴山夜雨的意象,抒发了羁旅之愁和对团聚的深切期盼。

诗歌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意象分析
“巴山夜雨”:既实写四川秋夜连绵的雨水,又象征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涨秋池”:以雨水蓄积的画面,暗喻情感郁结,时间流逝而归期难定。

2. 艺术手法
时空交错:首句写当下“未有期”,后两句想象未来“共剪西窗烛”,形成情感张力。
重复强化:“巴山夜雨”两次出现,突出环境与心境的交融。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文学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夜雨寄北》常作为唐诗抒情典范,教师通过分析“夜雨”“秋池”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手法。

2. 文化传播
2023年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歌手以现代音乐重新演绎此诗,“共剪西窗烛”成为弹幕热议关键词,展现传统诗歌的跨时代感染力。

常见误解辨析

– 误记为他作:因“夜雨”意象常见,部分读者误将此诗与杜甫《春夜喜雨》混淆,需注意李商隐的婉约风格与杜甫的写实差异。

总结

《夜雨寄北》以简练语言承载深沉情感,“巴山夜雨涨秋池”成为唐诗中经典的思乡场景。其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与研究。

提示:若需进一步探讨李商隐诗歌风格,可延伸阅读《无题》系列或《锦瑟》。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1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1

相关推荐

  • 张养浩为何辞官归隐后又复出赈灾?

    张养浩:辞官归隐与复出赈灾的士人抉择 张养浩(1270-1329)是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辞官归隐-复出赈灾”的人生转折,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士大夫”进退之道”与”民本思想”的复杂交织。通过剖析其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可见这一选择绝非简单的仕隐循环,而是儒家理想与现实困境碰撞下的必然结…

    2025年11月2日
    250
  • 关于扬万里的古诗,有哪些经典之作?

    关于杨万里的古诗,有许多经典之作。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充满幽默情趣,被誉为“诚斋体”。以下是一些杨万里经典的古诗作品: 一、描绘自然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莲叶与…

    2024年10月4日
    2660
  • 关于月亮的诗有哪些?从李白到张若虚的月夜美学建构

    从李白到张若虚的月夜美学建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一、月亮作为中国诗歌的核心意象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是思乡的载体,又是永恒的哲学隐喻。从《诗经·陈风·月出》的”月出皎兮”到唐宋诗词的巅峰创作,月亮始终是诗人抒情的核心对象。 重点案例:–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2025年5月23日
    1080
  • 晏殊的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有何人生哲理?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的人生哲理探析 作品原文与背景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以离愁别绪为切入点,通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的意象,构建了时空交错的情感空间。这首创作于北宋太平盛世的词作,折射出晏殊作为太平宰相在优渥生活中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 核心人生哲理 时光易逝与青春不可复得 “年少抛人容易…

    2025年10月29日
    260
  • 屈原的离骚为何充满香草美人的意象?

    屈原的《离骚》为何充满“香草美人”的意象? 引言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由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诗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意象系统,如以兰、蕙、芷等香草比喻高洁品格,以男女关系隐喻君臣际遇。这种独特的象征手法不仅构成了《离骚》的艺术特色,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从文化传统、政治隐喻、个人遭遇三个维度解析这一文…

    3天前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