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民亦未寝是哪首诗?

怀民亦未寝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

“怀民亦未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展现了其豁达的心境和与友人张怀民的深厚情谊。

二、全文及背景

1. 原文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重点内容解析

“怀民亦未寝”:表明张怀民与苏轼一样,因月色触动而未能入睡,体现两人志趣相投。
“闲人”:暗指被贬的境遇,但以豁达态度面对,凸显苏轼的乐观精神。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教育领域

语文教材:该文被收录于多地初中语文课本,作为宋代散文的代表作,帮助学生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
考题示例
> 分析“怀民亦未寝”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体现友人默契,为后文“闲人”的感慨铺垫。)

2. 文化传播

影视改编:纪录片《苏东坡》中再现了这一场景,展现苏轼与友人的夜游雅趣。
社交媒体:网友常用“怀民亦未寝”调侃深夜未睡的朋友,赋予古诗新的幽默内涵。

四、文学价值

语言简洁:全文仅80余字,却生动描绘了月夜、竹柏和人情。
情感真挚:通过寻常夜游,传递出逆境中的豁达与友谊的温暖。

五、总结

“怀民亦未寝”不仅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民的生活片段,更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缩影。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印证了优秀文学作品在情感共鸣文化传承中的永恒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1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1

相关推荐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绝命诗?文人绝笔的文学重量

    古代著名绝命诗:文人绝笔的文学重量 一、绝命诗的文化定义与历史背景 绝命诗是文人在面临死亡时创作的诗歌,兼具个人情感宣泄与历史文献价值。这类作品往往因创作情境的特殊性,呈现出强烈的生命张力和超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古代文人深受儒家”立德、立功、立言”思想影响,将绝笔视为生命最后的自我完成。 二、代表性绝命诗案例解析 1. 屈原《怀沙…

    2025年6月15日
    880
  • 南宋送别诗有哪些?感受古人离愁中的家国情怀

    南宋送别诗中的家国情怀:离愁与时代精神的交织 南宋送别诗的历史背景与特征 南宋时期(1127-1279年),中国北方被金人占领,朝廷偏安江南。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南宋文人的送别诗不仅承载着个人情感,更融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盛唐送别诗的豪迈洒脱不同,南宋送别诗往往带有忧国忧民的悲凉色彩,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主要特征:– 忧患意识:…

    2025年4月25日
    1380
  • 胡曾的咏史诗,有哪些值得一读?

    胡曾的咏史诗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其中不乏值得一读的佳作。以下是一些胡曾的咏史诗推荐: 一、总体推荐理由 胡曾的咏史诗以通俗明快、褒贬明确著称,他通过七绝的形式,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与事件,旨在托古讽今、意存劝戒。胡曾的咏史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示。在晚唐五代时期,胡曾的咏史诗颇为传诵,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2024年10月4日
    3100
  • 爱国诗有哪些象征物?龙、长城等意象的诗学建构

    爱国诗中的象征物及其诗学建构 一、核心象征物解析 爱国诗歌常通过特定意象构建民族认同与文化记忆,以下为经典象征物及其内涵: 1. 龙:民族精神的图腾 – 象征意义:皇权、力量、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诗学案例: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

    2025年5月31日
    770
  • 比喻唐伯虎的诗有哪些?江南才子的风流与落魄的诗意重构

    比喻唐伯虎的诗有哪些?江南才子的风流与落魄的诗意重构 一、唐伯虎诗歌的比喻特色 唐伯虎(唐寅)的诗作以风流倜傥与落魄自嘲的双重气质著称,其比喻手法尤为精妙。他常以自然意象、历史典故和日常生活为喻体,既展现江南才子的浪漫,又暗含怀才不遇的悲凉。 重点内容:– 以花喻人:如《桃花庵歌》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将自身比作隐逸的“桃花仙”,…

    2025年5月11日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