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是哪首诗?

《悯农》是哪首诗?

一、《悯农》的基本信息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之一,共有两首,统称为《悯农二首》。这两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悯农·其二》)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悯农》的全文及解析

1. 《悯农·其一》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
– 通过对比“春种”与“秋收”,突出农民劳动的成果。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形成强烈反差,揭露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

2. 《悯农·其二》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
– 以“汗滴禾下土”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农民劳作的艰辛。
– 后两句升华主题,告诫人们珍惜粮食。

三、实际案例:现代教育中的《悯农》

1. 语文教材选编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悯农·其二》列为必背古诗,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珍惜粮食
– 例如,学校常开展“光盘行动”,结合诗句“粒粒皆辛苦”强化教育意义。

2. 文化传播中的引用
– 在公益广告中,常以《悯农》为背景,呼吁节约粮食。如央视公益广告《珍惜粮食》中,直接引用诗句作为标语。

四、《悯农》的文学地位

– 李绅的《悯农》被誉为“悯农诗”的典范,开创了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 其语言通俗易懂,思想深刻,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重点内容总结:
–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共两首。
– 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悯农·其二》。
– 现代教育中常引用此诗倡导节约粮食。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0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0

相关推荐

  • 映日荷花,何以形容美景?

    “映日荷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用以形容美景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其意境。以下是一些用来形容“映日荷花”美景的表述: 映日荷花,绚烂夺目: 这句话强调了荷花在阳光映照下的鲜艳夺目,色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 映日荷花,亭亭玉立: 通过“亭亭玉立”来形容荷花的姿态优美,宛如仙子般矗立于水面,与阳光相映成趣。 映日荷花,碧波荡漾: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荷花的…

    2025年1月15日
    1860
  • 墟字结尾的诗有哪些?古典诗词中的尾字韵律美学

    古典诗词中的尾字韵律美学:以“墟”字结尾的诗为例 一、“墟”字的意象与韵律特点 “墟”在古典诗词中多指废墟、村落或荒凉之地,如“丘墟”“荒墟”,自带苍茫、怀古的意境。其发音为“xū”,属平声韵(《平水韵》上平六鱼部),音调悠长低沉,适合表达哀婉、寂寥之情。 二、以“墟”字结尾的经典诗例 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2025年6月15日
    790
  • 有哪些诗是爱国情诗?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爱国情诗经典赏析 一、爱国情诗的定义与特征 爱国情诗是指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诗歌作品。这类诗歌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情感双重性:既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又融入个人的离愁、壮志或忧思。– 历史背景:多诞生于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如战争、迁徙或政治变革时期。– 意象象征…

    2025年6月22日
    1140
  • 写松花江的诗句中,哪些最为脍炙人口?

    在写松花江的诗句中,有多首作品因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而广为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诗句: 吴兆骞《混同江》 诗句:“混同江水白山来,千里奔流昼夜雷。” 解读:此句描绘了松花江(古称混同江)从长白山奔腾而来的壮阔景象,江水浩荡,日夜不息,如雷声轰鸣,展现了松花江的磅礴气势。 杨宾《混同江》 诗句:“浩浩此江流,万古争日夜。” 解读:诗…

    2024年12月20日
    3350
  • 橙色的诗有哪些名字?色彩意象的文学建构

    橙色的诗有哪些名字?色彩意象的文学建构 一、橙色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橙色作为红与黄的混合色,在文学中常承载多重意象:1. 温暖与活力:如夕阳、火焰,象征生命力和热情。2. 过渡与矛盾:介于热烈(红)与明亮(黄)之间,体现情感的复杂性。3. 丰收与成熟:关联秋天、果实,暗示时间流逝与收获。 重点案例:– 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在《橙子》中写道:“橙色…

    2025年4月29日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