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是哪首诗?

《悯农》是哪首诗?

一、《悯农》的基本信息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之一,共有两首,统称为《悯农二首》。这两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悯农·其二》)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悯农》的全文及解析

1. 《悯农·其一》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析:
– 通过对比“春种”与“秋收”,突出农民劳动的成果。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形成强烈反差,揭露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

2. 《悯农·其二》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
– 以“汗滴禾下土”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农民劳作的艰辛。
– 后两句升华主题,告诫人们珍惜粮食。

三、实际案例:现代教育中的《悯农》

1. 语文教材选编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悯农·其二》列为必背古诗,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珍惜粮食
– 例如,学校常开展“光盘行动”,结合诗句“粒粒皆辛苦”强化教育意义。

2. 文化传播中的引用
– 在公益广告中,常以《悯农》为背景,呼吁节约粮食。如央视公益广告《珍惜粮食》中,直接引用诗句作为标语。

四、《悯农》的文学地位

– 李绅的《悯农》被誉为“悯农诗”的典范,开创了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 其语言通俗易懂,思想深刻,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重点内容总结:
–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共两首。
– 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悯农·其二》。
– 现代教育中常引用此诗倡导节约粮食。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0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0

相关推荐

  • 哪些咏史怀古诗道出了人世沧桑?

    哪些咏史怀古诗道出了人世沧桑? 咏史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诗人通过凭吊历史遗迹、追忆历史事件或人物,抒发对时代变迁、命运无常的感慨。这类诗歌往往以沧桑感为核心,揭示繁华与衰败、永恒与短暂的辩证关系。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咏史怀古诗如何道出人世沧桑。 一、沧桑感的本质:历史与个人的双重共鸣 咏史怀古诗中的沧桑感,源于历史巨变与个体生命的强烈对比。诗…

    2025年10月25日
    240
  • 诗词中反映了哪些古代的节日习俗?

    诗词中反映的古代节日习俗 中国古代节日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诗词作为记录社会生活的文学载体,生动描绘了古人的节庆活动。以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诗词中反映的典型节日习俗。 一、春节:迎新祈福与家庭团聚 春节作为岁首重要节日,习俗在诗词中多有体现。案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记录了三大习俗:…

    4小时前
    10
  •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的“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如何议论北伐?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的北伐议论分析 一、词作背景与核心议题 刘克庄作为南宋后期豪放派词人,在《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开篇即以“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 开启对北伐战略的深刻讨论。这句词表面是送别友人陈鞾(字子华)赴任真州,实则通过“平章公事”(议论公事)的表述,将收复中原的军事议题置于公共讨论领域。 二、北伐战略的文学化论述 (一)地理视野的军…

    2025年11月2日
    170
  • 宋代“嘌唱”等艺术形式对词的通俗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宋代“嘌唱”等艺术形式对词的通俗化影响研究 一、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兴起背景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催生了以瓦舍勾栏为代表的城市娱乐场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梁的瓦舍“大小勾栏五十余座”,这种新兴的演艺空间为各类表演艺术提供了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嘌唱”“小唱”“叫声”等艺术形式突破贵族圈层,成为连接文人词作与市井受众的重要桥梁。 …

    2025年11月2日
    240
  •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归隐情怀:哪些作品堪称隐逸文学典范?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归隐情怀:哪些作品堪称隐逸文学典范? 一、陶渊明与隐逸文化的渊源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其田园诗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和超脱世俗的情怀,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逸传统。他的归隐不仅是生活选择,更是对政治黑暗和社会虚伪的精神反抗。 重点内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深受老庄哲学影响,主张“返璞归真”,其作品成…

    2025年4月16日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