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多音字辨析与记忆技巧

噬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多音字辨析与记忆技巧

一、“噬”的读音与基本含义

“噬”是一个单音字,普通话中仅读作shì(第四声),不存在其他读音。其核心含义为“咬”或“吞食”,常见于书面语或成语中,例如:
噬脐莫及(比喻后悔已晚,字面意为“无法咬到自己的肚脐”)
吞噬(吞食,引申为巨大事物吞没小事物)
噬菌体(生物学专有名词,指感染细菌的病毒)

二、常见误读与辨析

尽管“噬”并非多音字,但常因字形或联想被误读为其他音,需特别注意:
1. 误读为“niè”:因下半部分“筮”(shì)与“孽”(niè)形似,但二者无关。
2. 误读为“chǐ”:与“齿”字混淆,但“噬”强调动作(咬),而“齿”指器官。

案例辨析
在成语“噬脐莫及”中,曾有学生误读为“niè脐莫及”,导致理解错误。实际上,“噬”与“筮”(占卜)同音,可通过联想“占卜后后悔咬脐”强化记忆。

三、记忆技巧与扩展学习

1. 字形拆解法

“噬”=“口”+“筮”(shì),用“口”咬合的动作关联含义。例如:
“口”部:直接提示与“咬”相关(如“咬”“嚼”)。
“筮”部:仅表音,不参与释义,避免混淆。

2. 成语联想记忆

通过高频成语强化印象:
“狼吞虎噬”:形容贪婪吞食。
“噬指弃薪”(典故:曾子咬手指感应母亲呼唤)。

3. 对比多音字“食”

“食”为多音字(shí/sì/yì),与“噬”含义部分重叠,但用法不同:
“食”(shí):普通进食(如“饮食”)。
“噬”(shì):强调暴力或强烈的咬食行为(如“吞噬星空”)。

四、实际应用与易错提示

生物学领域“噬菌体”读shì,误读为“niè菌体”将影响专业交流。
文学描写:如“毒蛇噬手”,用“噬”突出紧迫感,区别于“咬”的普通表述。

总结:掌握“噬”的单一读音shì及“咬食”核心义,通过字形、成语和对比记忆避免误读,尤其在专业语境中需准确使用。

(0)
上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20
下一篇 2025年9月28日 下午9:20

相关推荐

  • 写节日的故诗有哪些?传统节日在诗词中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在诗词中的文化记忆 一、节日诗词的文化价值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记录了节日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内涵。从春节的喜庆到中秋的思念,诗词不仅反映时代风貌,更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符号。 重点内容:– 历史传承:诗词是节日文化的“活化石”,如《元日》记录宋代春节习俗。– 情感共鸣:诗…

    2025年6月24日
    1020
  • 现代诗人有哪些

    现代诗人众多,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学流派中都有着杰出的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现代诗人及其简介: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他的诗歌风格优美,感情丰富,尤其擅长创作缠绵悱恻的情诗。 闻一多:新诗的奠基人之一,首次提出了“创造性的新格律诗”理论,代表作《幻中之邂逅》《孤雁》《死水》。 郭沫若:现代文…

    2024年9月14日
    3160
  • 唐代哪位诗人,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唐代哪位诗人,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诗人往往兼具官员身份,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李白因卷入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杜甫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王维因安史之乱中受伪职险遭处决,白居易也因越职言事被贬江州。然而,中唐诗人李泌却以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而始终位居权力核心的传奇经历,成为唐代文人中罕见的”官场不倒翁”…

    2025年10月25日
    260
  • 曾瑞《醉太平·相邀士夫》如何讽刺虚伪的世风?

    曾瑞《醉太平·相邀士夫》的世风讽刺艺术 一、作品背景与作者视角 曾瑞作为元代散曲作家,生活在社会动荡时期,其《醉太平·相邀士夫》通过辛辣犀利的笔触,对当时虚伪的社交风气进行了深刻揭露。这首小令以宴饮场景为切入点,展现了元代知识分子对虚伪世风的批判态度。 二、文本结构与讽刺手法 (一)标题的隐喻性 “相邀士夫”表面指士大夫间的正常交往,实则暗含虚伪应酬的本质。…

    2025年11月2日
    220
  • 有哪些诗人写过屈原的诗?追溯楚辞精神在诗歌中的传承

    屈原诗歌的跨时代回响:楚辞精神在古典与现代诗歌中的传承 一、屈原与楚辞的核心精神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离骚》《九章》《天问》等开创了“楚辞”这一独特文体。楚辞的精神内核包含:1. 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 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

    2025年6月3日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