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收录了多少首诗,它是如何编纂的?

《全唐诗》的规模与编纂体系考析

一、文献体量与收录范围

《全唐诗》共收录唐代2873位诗人的49403首诗作,另附唐五代词1150首。这个数据源于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的系统统计,其中实际诗歌数量因不同版本存在细微差异。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诗歌总集,其收录时间跨度覆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及五代十国时期。

重点案例:李白名篇《将进酒》在《全唐诗》第162卷与第17卷出现双重著录,这种重复收录现象反映出编纂时对文献源流的审慎处理。编纂者将当时可见的《河岳英灵集》《才调集》等选本与个人别集进行比对,力求保全文献。

二、编纂历程与文献来源

1. 成书背景

《全唐诗》的编纂始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江宁织造曹寅主持,彭定求等十位翰林官在扬州诗局完成编校。这项文化工程仅用一年半时间,主要基于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与清初季振宜《唐诗》两大文献基础。

2. 文献整合方法

编纂者采用“以人系诗”的编排体例,每位诗人附小传,按帝王、宗室、名臣、布衣等社会身份排序。例如第473卷收录白居易《卖炭翁》时,同时附录《新乐府》组诗序言,展现对诗歌创作背景的系统性保存。

重点案例:王梵志的通俗诗原未收录,20世纪敦煌遗书发现后补入《全唐诗补编》。这说明原编虽称“全唐”,实际受限于康雍时期文献发掘水平。

三、编纂特色与学术价值

1. 校勘原则

确立“不校校之”的文献处理原则,对异文采取保留态度。如王维《相思》首句“红豆生南国”在宋代文献中作“秋来发故枝”,编纂者通过双行小注保存异文,体现严谨的校勘意识。

2. 辑佚成就

通过类书辑录大量散佚诗作:《文苑英华》补入李峤杂咏诗120首,《永乐大典》辑得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等佚篇。这种广采类书、金石碑帖的文献搜寻方法,使许多濒临失传的作品得以保存。

四、历史局限与现代补正

原编存在误收、重出、编次失当等问题。如将南朝陈代诗人江总《闺怨篇》误作唐人诗,宋代王安石《送春》被误归入晚唐薛能名下。现代学者通过考辨已辑出《全唐诗补编》新增诗作4663首,新见作者683人。

重点案例:敦煌写本发现后,修订了韦庄《秦妇吟》全文收录的版本差异,证实原编所据底本存在237字脱漏,凸显现代文献学研究对《全唐诗》体系完善的重要价值。

结语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全唐诗》构建了唐代诗歌的宏观谱系,其编纂体系既承载着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范式,也为后世唐诗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随着新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这一文化宝库仍在持续丰富与完善之中。

(0)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 郑板桥的诗句中,哪些值得品味?

    郑板桥,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诗句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著称。以下是一些值得品味的郑板桥诗句: 《竹石》 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味:这首诗通过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守信念的高尚品格。诗句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既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024年12月11日
    2760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何能穿越时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解析 引言:千年诗句的生命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这两句诗,历经千年仍深深打动着每一代中国人。这短短十个字为何能突破时空限制,持续引发强烈共鸣?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情感内核的普世价值 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这两句诗成功穿越时空的首要原…

    2025年10月25日
    320
  • 女诗人的爱国诗有哪些?性别视角下的家国叙事

    女诗人的爱国诗有哪些?性别视角下的家国叙事 一、引言:女性诗歌与爱国主题的交织 在传统文学史中,爱国诗常被视为男性作家的领域,但女性诗人同样以独特视角参与了家国叙事。她们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忧思,还融入了性别经验,形成了更具层次的情感表达。 二、女诗人爱国诗的代表案例 1. 古代女诗人的家国情怀 – 李清照(宋代): – 《…

    2025年6月22日
    1020
  • 唐朝诗人王伟有哪些诗?盛唐气象与诗人王维的交集与误读

    唐朝诗人王维有哪些诗?盛唐气象与诗人王维的交集与误读 一、王维的代表诗作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兼具禅意与画境,代表作品包括: 1.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重点内容:此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山居秋景,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2…

    2025年6月24日
    830
  • 岑参的边塞诗,为何充满奇情异彩?

    岑参的边塞诗,为何充满奇情异彩? 一、引言:盛唐边塞诗的奇丽高峰 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作品以雄奇壮丽的意象、突破传统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与高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相比,岑参更擅长以夸张的想象和浓烈的色彩描绘边塞风物,构建出兼具浪漫气息与异域情调的艺术世界。这种“奇情异彩”的特质,究竟从何而来? — 二、时空交织的创作背景 1. 亲历边塞…

    2025年10月25日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