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写给谁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写给谁的?

一、创作背景与对象探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千古名篇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根据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明确记载,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上时,因思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而作。

词中“兼怀子由”四字直接点明了创作动机。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与同在官场的弟弟分隔两地。中秋团圆之夜,词人望月思亲,将政治失意的苦闷与手足分离的惆怅熔铸于词作之中。

二、词句内涵解析

“婵娟”本指月色明媚的样子,在此代指明月。这两句词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又升华出超越时空的永恒祝愿。苏轼巧妙地将个人情感提升到普世境界:即使相隔千里,只要亲人安康,便能共享这轮明月的光辉。

这种情感表达具有双重性:
具体指向:直接表达对弟弟苏辙的牵挂
普遍意义:升华为对一切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三、兄弟情深的实际案例

案例一:乌台诗案中的生死相扶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面临死刑威胁。苏辙立即上书神宗皇帝,请求削去自身官职为兄赎罪。这种甘愿牺牲政治前途拯救兄长性命的行为,印证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也反衬出《水调歌头》中思念之情的真挚。

案例二:宦海浮沉中的相互扶持

苏轼与苏辙一生聚少离多,但始终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在《栾城集》中,苏辙多次唱和兄长诗词,其中《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直接回应苏轼原作:“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这种文学上的唱和往来,成为宋代文坛兄弟情深的典范。

四、文化意义的扩展与升华

虽然此词最初为苏辙而作,但经过近千年的传播与接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经超越了具体对象,成为中华民族表达思念与祝福的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这两句词常被用于:

– 中秋佳节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 海外游子寄托乡愁
– 友人离别时互致祝福

五、结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初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中秋寄语,承载着特定历史背景下深厚的兄弟情谊。同时,由于其情感表达的普遍性和艺术感染力,这一名句早已突破具体对象的局限,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四海的文化桥梁。这种从个人情感到集体共鸣的升华过程,正是经典文学作品生命力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0)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 五四以来的新诗诗人是如何从宋词中汲取营养的?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五四以来新诗诗人如何从宋词中汲取营养的专业文章。 五四新诗与宋词传统的隐秘对话:传承、转化与创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新诗作为“诗体大解放”的急先锋,以决绝的姿态试图斩断与古典诗词传统的联系。然而,文学的血脉从未真正断裂。在新诗看似“横的移植”多于“纵的继承”的表象之下,宋词的美学精髓与创作手法,如同一股潜流,深刻地滋养了…

    2025年11月2日
    300
  • 元曲与古希腊戏剧有何异同?

    元曲与古希腊戏剧的比较研究 概述 元曲与古希腊戏剧作为东西方戏剧史上的两大瑰宝,分别代表了13-14世纪中国和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戏剧艺术巅峰。这两种戏剧形式在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方面既存在显著差异,又展现出人类戏剧艺术的共通性。本文将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深入探讨这两种戏剧传统的异同。 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 #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

    2025年11月2日
    290
  • 刘禹锡代表文章有哪些诗?陋室铭外的文人风骨

    刘禹锡代表文章有哪些诗?陋室铭外的文人风骨 一、刘禹锡的文学地位与风格 刘禹锡(772—842),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以豪迈雄健、哲理深邃著称,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唐代士人的不屈风骨与豁达胸襟。 二、代表诗作解析 1. 《陋室铭》 虽为骈文,但集中体现刘禹锡的文人风骨:> “山不在高…

    2025年5月29日
    1200
  • 杜甫感激之情诗作解析:他如何用诗表达感激?

    杜甫感激之情诗作解析:他如何用诗表达感激? 一、杜甫诗歌中的感激主题概述 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作不仅关注社会疾苦,也饱含对亲友、自然和生命的深切感激。他的感激之情常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典故化用和情感直抒呈现,形成了沉郁顿挫与真挚温情并存的独特风格。 二、杜甫表达感激的核心手法 1. 以景衬情:自然意象的情感投射 杜甫常将感激之情融入景物描写,…

    2025年6月10日
    860
  • 历尽千帆的诗句有何人生哲理?

    “历尽千帆”这一诗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源自现代诗人冯唐的《冯唐诗百首》,原句为“历尽千帆皆不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句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一、历经沧桑,坚韧不拔 “历尽千帆”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经历过无数的船只,引申为历经人生的种种经历与挑战。这些经历如同千帆竞发,波澜壮阔,充满了未知与变数。它象征着人生的丰富阅历和成长…

    2024年12月30日
    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