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是什么?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屠苏”的专业文章,满足您的所有要求。

“爆竹声中一岁除”,那杯暖入人心的“屠苏”究竟是什么?

每当吟诵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爆竹喧天、辞旧迎新的热闹场景。然而,诗中那阵伴随着春风“送入”的“屠苏”,究竟是何物?它不仅仅是一杯酒,更是承载着千年文化意蕴与古人生活智慧的符号。

# 屠苏的双重身份:药酒与草屋

“屠苏”一词,拥有两层密切相关的重要含义。

## 1. 屠苏酒:一种辟邪祛病的药酒

这是“屠苏”最广为人知的含义。它并非普通的酒,而是一种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春节期间饮用,用以驱邪避疫、祈福健康的药酒

它的酿造方法颇为考究。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最早关于“屠苏酒”配方的记载。通常,它会将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草药放入布袋中,于特定时日(如腊月或除夕)浸入酒中。人们会将药酒井悬,在元旦(即农历大年初一) 这一天取出,全家共饮。

重点在于,屠苏酒的饮用顺序与尊老的传统恰恰相反,它采用的是“从少至长”的独特方式。 也就是说,元旦这天,全家聚在一起,最先饮酒的是最年轻的孩子,依次轮到长辈,最后是家中最年长者。古人认为,小孩子是“得岁”的,新的一年意味着成长,故而先饮以贺;而老人是“失岁”的,后饮含有挽留岁月、祈求长寿之意。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仪式,寄托了家族对新生力量的期许和对长者健康长寿的祝愿。

## 2. 屠苏:一种平民居所的代称

“屠苏”的另一层含义指代一种建筑。在汉代典籍中,“屠苏”被描述为一种结构简单、草履覆盖的平民居所。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前高后低、依山而建的草庵。

这一含义与“酒”的含义存在有趣的关联。有学者认为,或许正是因为最初酿造这种药酒的人居住在名为“屠苏”的草庵中,酒便因此得名。正如“茅台酒”得名于茅台镇一样,“屠苏酒”也可能源于其创始地的地名。因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既可以理解为春风吹拂,将暖意送入了盛满屠苏酒的杯中;也可以诗意地解读为,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的寻常屋舍之中,一语双关,意境全出。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从仪式到符号

屠苏,尤其是屠苏酒,早已超越其物质本身,成为一个深刻的文化符号。

* 辟邪与健康:其配方中的多味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驱寒、散热、解毒的功效。古人认为饮用它可以在季节交替、邪气易生的时节保护家人免受疾病侵扰。
* 迎新与祈福:元旦饮屠苏,是辞旧迎新仪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象征着告别旧年的病痛与晦气,迎接新岁的健康与吉祥。
* 秩序与亲情:“从少至长”的饮用顺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伦理观,既关爱幼小,又尊崇长者,在一种看似“颠倒”的秩序中,实现了家庭情感的和谐统一。

# 实际案例:屠苏在历史与当代的回响

案例一:古籍中的详尽记载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 中详细记录了屠苏酒的配方与制法:“屠苏酒,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置酒中,煎数沸。”他将此方公开,并倡导在元旦饮用以防瘟疫,可见其在古人防疫保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案例二:日本的“御屠苏”传统
屠苏酒的习俗在唐代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并保留至今。如今,日本人在阳历新年(正月)依然保留着饮用“御屠苏”的习惯。他们通常使用一套称为“屠苏器”的漆器酒具,由大中小三个杯子叠放组成,饮用时同样遵循从幼及长的顺序。这是一个中华文化海外传承的活态案例,证明了屠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案例三:现代文创与餐饮的复兴
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复原与创新屠苏文化。例如:
* 某中医药老字号 曾根据古方,推出限量版“屠苏酒”礼盒,作为新春健康礼品,受到市场欢迎。
* 部分高端中式餐厅或文化酒店 在年夜饭或元旦宴席上,会特意准备一款根据现代人口味改良的、酒精度较低的“屠苏饮品”,并向顾客讲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极大地增强了用餐的文化体验感。

# 结语

综上所述,“屠苏”远不止是《元日》诗中的一个名词。它是一杯融合了中医药智慧、承载着家庭伦理、寄托着新年希望的仪式之酒;它也是一间象征着万家灯火、承载着春风暖意的寻常居所。下一次,当我们再读《元日》时,或许能品出更多滋味:那不仅是节日的喧闹,更是穿越千年,依旧温润人心的文化暖流。

(0)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 宋词中如何用“鹧鸪”啼声来渲染情绪?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宋词中“鹧鸪”啼声如何渲染情绪的专业文章。 哀婉与离思:论宋词中“鹧鸪”啼声的情绪渲染艺术 在璀璨的宋词艺术中,意象的运用是词人传情达意的核心手段之一。在众多意象里,“鹧鸪”以其独特的啼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词人笔下渲染哀伤、离愁、彷徨等复杂情绪的经典符号。鹧鸪的啼声常被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这不仅是自然之声的简单记录,更被赋予了深刻的…

    2025年10月29日
    250
  • 面壁常思己过的整首诗?

    面壁常思己过:一首修身自省的经典诗作解析 # 诗歌全文及背景 “面壁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修身格言,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全诗内容如下: 面壁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 诗句逐句解析 ## 核…

    2025年6月26日
    890
  • 杜牧的诗有哪些好吃?杜牧诗词中的美食元素

    杜牧诗词中的美食元素探析 # 杜牧诗歌中的饮食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杜牧作为晚唐代表性诗人,其作品中自然融入了丰富的饮食元素。通过对杜牧诗歌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唐代饮食文化信息,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生活情趣。 # 杜牧诗中的典型美食描写 ## 《清明》中的”杏花村酒&#8221…

    2025年4月11日
    1970
  • 诗钟创作全攻略:传统文字游戏的创作技巧

    诗钟创作全攻略:传统文字游戏的创作技巧 一、什么是诗钟? 诗钟是中国传统文字游戏,起源于清代,以对仗工整、意境和谐为核心,通常由两句七言诗组成,形式类似对联但更注重技巧性。其名称源于“限时焚香”的创作方式,香尽钟响时必须完成。 重点内容:诗钟分为嵌字格和分咏格两大类,前者要求将指定字嵌入句中固定位置,后者需用两句诗分别咏唱两个看似无关的主题。 —…

    2025年4月20日
    1180
  • 关于多肉有哪些诗?现代植物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与审美趣味

    关于多肉有哪些诗?现代植物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与审美趣味 一、多肉植物在诗歌中的意象呈现 多肉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现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它们常被赋予坚韧、治愈、静默等象征意义,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形成共鸣。 1. 经典诗歌案例 – 《多肉》(作者:蓝蓝) *”你坐在窗台,像一群胖乎乎的小佛/不念经,不化缘/只把阳光攒成糖…

    2025年5月23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