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一、作者与出处

这句广为传诵的诗歌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全诗如下: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张九龄时任宰相,后遭贬谪。诗中通过望月抒怀,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含了政治理想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二、诗句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1. 意象的宏大与情感的普适性

“海上生明月” 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恢弘画面,明月从海平面升起的动态过程,象征永恒与辽阔。
“天涯共此时” 突破空间限制,将分离之人置于同一月光下,强化了人类共通的羁旅情怀

2. 语言的自然与意境的深远

诗句未用艰深词汇,却通过“生”“共”二字串联天地,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体现了盛唐诗歌“气象浑成”的特点。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文化交流中的情感纽带

2021年央视中秋晚会以该句为主题,通过全球直播,让海外游子与国内观众同步赏月,强化文化认同。
中国航天局曾在中秋节发布月球探测影像,配文“天涯共此时”,体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案例2:国际语境下的跨文化共鸣

外交场合引用:中国驻外使节常借此诗寄语中外友好,如2020年驻法大使在中秋活动中引用,引发法国民众对团圆主题的共鸣。
影视作品应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化用此句,暗喻角色虽分隔两地却命运相连。

案例3:商业与社会传播

月饼品牌广告(如广州酒家)以诗句为文案,将传统意象转化为消费场景中的情感符号。
抗疫期间,部分城市在灯光秀中投射此句,致敬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传递“虽隔山海,心意相通”的信念。

四、历史评价与当代意义

– 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此诗正是其融合建安风骨与山水诗境的代表作。
– 诗句至今仍活跃于教育、外交、艺术等领域,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之一,印证了经典诗歌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 总结: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以月光为媒介,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体验,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成就,更在于为现代人提供了连接传统与当下的情感通道

(0)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 黄庭坚曾被贬去哪些地方的历史背景?

    黄庭坚,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这些贬谪经历不仅对他的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关于黄庭坚曾被贬去的地方及其历史背景,可以归纳如下: 一、贬谪地点 黔州(今四川彭水) 贬谪时间:绍圣二年(1095年)至元符三年(1100年)初。 历史背景:黄庭坚因被指控在《神宗实录》中隐没先帝良法美意,暗含讽刺,而被贬为涪州别驾,…

    2024年10月10日
    3800
  • 慢词的诗有哪些?宋词长调中的婉约与豪放

    慢词的诗有哪些?宋词长调中的婉约与豪放 一、慢词的定义与特点 慢词是宋词的一种长调形式,与小令相对,通常字数较多、节奏舒缓,适合表达复杂情感或铺陈叙事。其特点包括:– 篇幅较长:多在90字以上,如《雨霖铃》《水调歌头》等。– 音乐性强:配合慢板乐曲,注重音律和谐。– 题材广泛:涵盖抒情、咏物、怀古等。 重点内容:慢词因容量…

    2025年5月15日
    1360
  • 杜荀鹤最著名的一首诗?

    杜荀鹤最著名的一首诗:《山中寡妇》的深度解析 一、杜荀鹤及其诗歌风格概述 杜荀鹤(846—904),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其诗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著称,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写实传统。 重点内容:杜荀鹤的诗歌多聚焦于战乱、赋税、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 二、《山中寡妇》的文本与背景…

    2025年6月26日
    1100
  • 黄庭坚梨花诗二十首?

    黄庭坚《梨花诗二十首》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研究 一、黄庭坚与梨花诗的创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作为北宋“江西诗派”的领袖,其诗歌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理论著称。梨花作为古典诗歌中象征高洁、易逝的意象,在黄庭坚笔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历史背景:北宋中后期社会动荡,黄庭坚屡遭贬谪,梨花诗多创作于其晚年(如黔州、戎州时期),借物抒怀,体现其“平…

    2025年6月27日
    900
  • 唐诗对朝鲜半岛的汉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诗对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影响 概述 唐代(618-907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歌创作不仅在国内达到巅峰,更通过文化交流深刻影响了周边地区。朝鲜半岛(包括新罗、高丽王朝)作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全面接受了唐诗的审美范式与创作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学传统。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诗歌形式、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及文学理论等多个层面。 形式体系的移植与创新…

    2025年10月21日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