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端午节的古诗众多,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寄托了人们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端午节古诗:

  1.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山村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此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谗言诽谤的痛恨。

  3.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诗人通过端午节竞渡的习俗,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和对其不幸遭遇的悲叹。

  4. 《五月五日》[唐]白居易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蚊蚋,风帆远地天。
    闲身逢假日,醉眼对芳筵。
    老病难禁乐,逢欢亦暂开。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美食和节日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老病缠身的无奈和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5.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与第一首同名,但内容有所不同,同样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山村的美好景象。

此外,还有如《五月五日天晴明·竞渡》、《七律·端午》等诗作,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这些古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也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4日 上午6:03
下一篇 2024年9月14日 上午6:05

相关推荐

  • 城阙辅三秦是哪一首诗?

    城阙辅三秦是哪一首诗? 诗歌背景与出处 “城阙辅三秦”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是初唐时期的经典送别诗,以雄浑的开篇和豁达的情感著称,被誉为“唐人送别诗之冠”。 – 全诗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重点内容解析 1. “城阙辅三秦”的含义: &…

    2025年7月1日
    870
  •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是如何以“疏狂”形象示人的?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如何塑造“疏狂”形象的专业分析文章。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疏狂”形象的文学塑造与精神内核 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是其早期词作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宣告文人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宣言书。词中通过极具张力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超越世俗、笑傲王侯的“疏狂”形象。这一形象的构建,并非简单的狂妄自大,而是其高洁…

    2025年11月5日
    290
  • 破而后立的诗句,哪些能给你力量?

    “破而后立”是一个富含哲理的成语,意指打破旧有的才能建立新的,通过此过程获得新生。以下是一些能够给人力量的“破而后立”的诗句: 项羽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力量体现:这句话展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决绝与勇气,不留后路,只有向前走,不能回头。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敢于打…

    2024年12月24日
    2820
  • 史九散人《庄周梦》如何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

    史九散人《庄周梦》对“庄周梦蝶”故事的创新演绎 一、传统“庄周梦蝶”的哲学内涵 《庄子·齐物论》中记载的“庄周梦蝶”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寓言故事。原文通过“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疑问,提出了物我界限的消解与真实与虚幻的辩证关系。这一典故体现了庄子“齐物”思想的核心——破除主客二元对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庄周梦》杂剧的叙事重构 (一)…

    2025年11月2日
    330
  • 李有关的诗句里藏着哪些故事?

    与“李”有关的诗句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一、与“李”字直接相关的诗句及其故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作者:元好问(金) 故事:这句诗以桃李为喻,劝诫人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轻易展露自己的才华。桃李在春风中竞相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绚烂多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鼓励人们在最美好的年华…

    2024年12月30日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