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Random Image

端午节的古诗众多,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寄托了人们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端午节古诗:

  1.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山村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此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谗言诽谤的痛恨。

  3.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诗人通过端午节竞渡的习俗,表达了对屈原忠贞不渝精神的赞美和对其不幸遭遇的悲叹。

  4. 《五月五日》[唐]白居易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蚊蚋,风帆远地天。
    闲身逢假日,醉眼对芳筵。
    老病难禁乐,逢欢亦暂开。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美食和节日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老病缠身的无奈和对欢乐时光的珍惜。

  5.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与第一首同名,但内容有所不同,同样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山村的美好景象。

此外,还有如《五月五日天晴明·竞渡》、《七律·端午》等诗作,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这些古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也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9月14日

相关推荐

  • 刘诗诗合作诗人有哪些?影星与诗人的跨界对话

    刘诗诗合作诗人有哪些?影星与诗人的跨界对话 一、刘诗诗与诗人的跨界合作 作为中国当代知名影星,刘诗诗以其温婉典雅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近年来,她与多位诗人展开跨界合作,将影视艺术与诗歌文学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对话。以下是几位与她合作的诗人及案例: 1. 合作诗人:余光中 – 合作形式:刘诗诗曾为余光中的经典诗作《乡愁》录制朗诵视频,该作品在社交…

    2025年4月24日
    1240
  • 冬天形容雪的诗句有哪些唯美表达?

    冬天形容雪的诗句有很多唯美的表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终南望余雪》)。这句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北山秀丽,皑皑白雪仿佛漂浮在云端之上,展现了雪山的壮丽与神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以春风和梨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雪后树木银装素裹的美景,给人以春天般的生机与希望。 孤舟蓑笠翁,独…

    2024年10月3日
    2710
  • 呈十八部员外哪首诗?

    呈十八部员外哪首诗?——唐代官场酬答诗的典范解析 一、核心问题定位 《呈十八部员外》实为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赠王司马》的误称,该诗是唐代官场酬答诗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中唐时期文人官员间的交际模式。 > 重点案例:明代《唐诗品汇》首次误录标题为”呈十八部员外”,清代《全唐诗》沿袭此误,现代学者通过比对张籍诗集及唐代官制考证确认为《赠王…

    2025年6月28日
    700
  • 古诗中的通假字现象:哪些诗句藏着文字演变的秘密?

    古诗中的通假字现象:哪些诗句藏着文字演变的秘密? # 一、通假字的定义与背景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字现象,指作者因音同或音近而临时借用其他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汉字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音形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研究古代语音、文字学和文学表达的重要材料。 # 二、古诗中的典型通假案例 ## 1. 《诗经·关雎》中的”逑”与&#8…

    2025年4月16日
    1420
  • 竟无语凝噎是哪首诗?

    竟无语凝噎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竟无语凝噎”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经典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创作于他离开汴京(今开封)与恋人分别时,以凄婉笔触描绘离愁别绪。 重点内容:– 词牌名:《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 名句定位:下阕开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全词原文与解析 《雨…

    2025年6月27日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