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春早”出自哪些经典古诗词?

“嫌春早”这一表述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经典古诗词,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春天的描绘以及诗人对春天来临的不同情感反应却极为丰富。以下是一些与“嫌春早”意境相近或相关的经典古诗词,它们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惊喜,或流露出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

直接或间接表达“嫌春早”意境的古诗词

  1. 《春风》白居易

    • 原文: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 简析:此诗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虽然未直接言“嫌春早”,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与“嫌春早”的遗憾之情形成对比。
  2. 《春雪》韩愈

    • 原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简析:此诗中的“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雪对春天来得太迟的抱怨,与“嫌春早”的意境相呼应,但情感上更偏向于对春天迟来的期待。
  3.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

    • 原文: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简析:此词虽未直接言及“嫌春早”,但词中流露出的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春天般温暖时光的追忆,与“嫌春早”所蕴含的珍惜当下、感慨时光易逝的情感相契合。

类似意境的古诗词

  1. 《春晓》孟浩然

    •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简析:此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美好,但“花落知多少”一句也隐含了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
  2. 《春怨》刘方平

    • 原文: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简析:此诗以宫女的视角写出了春天即将过去的寂寞与哀怨,与“嫌春早”所蕴含的珍惜春光的情感相呼应。
  3. 《春思》李白

    • 原文: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简析:此诗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虽未直接言及“嫌春早”,但春风的到来却触动了她内心的情感波澜,与“嫌春早”所蕴含的春天引发人内心思绪的意境相契合。

综上所述,虽然“嫌春早”这一表述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经典古诗词,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关于春天的描绘以及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复杂情感反应却极为丰富。以上所列举的诗词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与“嫌春早”相近或相关的意境与情感。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4日 下午5:38
下一篇 2024年10月4日 下午5:39

相关推荐

  • 农业题材在古诗中有哪些体现?

    农业题材在古诗中有着丰富的体现,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还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情感以及对农业的认识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关于农业题材在古诗中的体现: 1. 描绘农业生产场景 春耕秋收:许多古诗描绘了春耕秋收的场景,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及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2024年12月14日
    2450
  • 元曲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有何特点?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元曲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特点的专业文章。 元曲修辞艺术的交响:论其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特点 元曲,作为与唐诗、宋词鼎足而立的“一代之文学”,其艺术魅力不仅源于其直白率真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更在于其炉火纯青、灵活多变的修辞技巧。与唐诗的凝练、宋词的婉约相比,元曲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呈现出高度综合化、戏剧化与世俗化的鲜明特点。它不再满足于单一修辞格…

    2天前
    50
  • 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哪些诗句牵动游子心?

    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哪些诗句牵动游子心? 一、思乡诗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内核 思乡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其根源在于农耕文明对土地的依恋和儒家”安土重迁”的思想。古代文人或因仕途、或因战乱远离故土,将对家乡的思念升华为一种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感往往通过自然意象(如明月、鸿雁)和时空对比(如节令变化)来传递。 二、典…

    2025年4月16日
    1350
  •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出自哪首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生当作人杰”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内容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正值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侵的动荡时期。李清照在目睹朝廷南逃、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等事件后,借古讽今写下此诗。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标红 1…

    2025年6月24日
    880
  • 描写除夕诗有哪些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诗的仪式感建构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俗诗的仪式感建构 一、除夕诗的文化内涵与仪式表达 除夕诗作为中国传统节俗的文学载体,通过时间意象、民俗符号和情感共鸣,构建了独特的仪式感美学。这种仪式感既体现在对辞旧迎新过程的描摹,也渗透于诗人对生命哲思的投射。 二、典型除夕诗中的仪式元素 1.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25年5月28日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