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鸟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冬鸟的古诗众多,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冬季鸟类的生活状态,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关于冬鸟的古诗: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出处:柳宗元《江雪》
    • 赏析:这句诗以极其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山川寂静、飞鸟绝迹的画面,展现了冬天的萧瑟与孤寂。
  2.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出处:王维《鸟鸣涧》
    • 赏析:虽然此诗名为《鸟鸣涧》,且“月出惊山鸟”一句中并未直接点明季节,但“时鸣春涧中”暗示了春天的气息。然而,从“月出惊山鸟”这一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冬日夜晚的静谧与山鸟的警觉,因此这句诗也可以被视为对冬夜山鸟的一种描绘。
  3.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出处:杜甫《孤雁 / 后飞雁》
    • 赏析:这句诗以孤雁为象征,描绘了它在冬日里孤独无助、思念同伴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孤独者的同情与关怀。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出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赏析:这句诗中的“昏鸦”形象,虽然并未直接点明季节,但“枯藤老树”的意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冬天的萧瑟与荒凉。昏鸦的啼叫,更增添了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氛围。
  5.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出处:贾岛《题李凝幽居》
    • 赏析:这句诗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鸟儿在池边树上栖息、僧人轻轻敲门的情景。虽然并未直接描绘冬天的景象,但那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冬天的夜晚。
  6.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 出处:白朴《天净沙·秋》
    • 赏析:这句诗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萧瑟景象。寒鸦的啼叫,更增添了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情感。
  7.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出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赏析:这句诗中的“衡阳雁去”形象,描绘了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虽然并未直接点明冬天,但大雁南飞往往与冬天的到来紧密相连,因此这句诗也可以被视为对冬鸟迁徙的一种描绘。

除了以上列举的诗句外,还有许多其他关于冬鸟的古诗,它们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冬鸟的形态与习性,或以冬鸟为寄托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绪。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生态与文化的重要资料。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下午8:57
下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下午8:59

相关推荐

  • 哥的押韵诗有哪些?网络流行语入诗的语言游戏与传播

    哥的押韵诗有哪些?网络流行语入诗的语言游戏与传播 一、“哥的押韵诗”现象概述 “哥的押韵诗”是近年来网络流行的一种语言游戏,以押韵、幽默、口语化为特征,常将网络流行语、社会热点融入短诗创作中。这类作品因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在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B站)广泛流传,形成独特的“草根诗歌”文化。 核心特点:1. 押韵优先:以“哥”自称,句尾强制押韵(如“哥不是传…

    2025年5月28日
    920
  • 梅子黄时日日晴是哪首诗?

    梅子黄时日日晴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作者 “梅子黄时日日晴”出自南宋诗人曾几的七言绝句《三衢道中》。全诗如下:**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歌背景与赏析 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曾几游历浙江三衢山(今衢州一带)时,描绘了江南初夏的明丽景色与旅途闲趣。 重点内容:诗中”梅子黄时…

    2025年6月26日
    820
  • 曲阳相关诗词:燕赵文化中的诗歌印记

    曲阳相关诗词:燕赵文化中的诗歌印记 一、曲阳与燕赵文化的渊源 曲阳作为河北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燕赵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地处太行山东麓,北接幽燕,南连赵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焦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的精神气质,在曲阳诗词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二、曲阳诗词的历史脉络 1. 唐代:边塞诗风的渗透 唐代诗人卢照邻在《曲…

    2025年4月18日
    1100
  • 戴叔伦写的五个字的诗名有哪些?

    戴叔伦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丰富多样,包括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以下是戴叔伦所写的五个字的诗名: 五言绝句 《过三闾庙》: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 五言律诗 《江上别张欢》:此诗又名《江上别张欢(一作劝)》,诗中“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等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2024年12月14日
    2170
  • 《倩女离魂》“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如何刻画魂步?

    《倩女离魂》中魂步的意象构建与艺术表达 《倩女离魂》作为元代郑光祖的经典杂剧,通过“离魂”这一超现实情节,深刻展现了女性在礼教束缚下的情感挣扎。其中“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两句,以虚实相生的意象群和感官通联的隐喻手法,塑造出魂体特有的轻盈、凄美步态,成为古典文学中刻画“非人”动态的典范。 一、魂步的物理特征:虚化与浸润的辩证 1. “掠湿”的…

    2天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