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关于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洞庭湖诗句:

  1. 刘禹锡《望洞庭》

    •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赏析:此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宁静美景,将湖光秋月融为一体,潭面平静如镜,远望洞庭山水翠色欲滴,宛如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2. 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

    • 诗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赏析:此诗描绘了月夜在洞庭湖泛舟的情景,南湖秋水清澈无烟,诗人产生了羽化登仙的浪漫念头,想要向洞庭湖赊来月色,将船停在白云边痛快地喝酒赏月。
  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赏析:此诗描绘了洞庭湖秋季壮阔的景象,湖水与天空相接,水天一色,云梦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撼动岳阳城。
  4. 杜甫《登岳阳楼》

    • 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赏析:此诗描绘了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开来,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水上浮动。
  5.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诗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赏析:此词描绘了洞庭湖和青草湖相连,明月皎洁照耀,湖面广阔无垠,清澈澄澈,诗人泛舟其上,心境悠然自得。
  6. 其他诗句

    •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一》)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
    •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不同季节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壮阔气象,展现了诗人们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7日 下午3:19
下一篇 2024年11月27日 下午3:21

相关推荐

  • 播放李鸿章的诗有哪些?晚清名臣的诗作与历史心境

    播放李鸿章的诗有哪些?晚清名臣的诗作与历史心境 一、李鸿章的诗歌创作背景 李鸿章(1823-1901)作为晚清重臣,不仅是洋务运动的领袖,更是一位被政治生涯掩盖的诗人。他的诗作集中创作于两个时期:– 早期(1840-1850年代):科举入仕阶段,作品多展现传统士大夫情怀– 晚期(1880-1900年代):外交受挫与甲午战败后,诗风转向…

    2025年5月11日
    1070
  • 比翼双飞出自哪首诗?

    比翼双飞出自哪首诗? 1. 比翼双飞的出处 “比翼双飞”典出《诗经·小雅·棠棣》,原文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后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比翼鸟”的意象,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成语的浪漫寓意。 — 2. 比翼双飞的文学内涵 …

    2025年6月28日
    960
  • 姚燧《凭阑人·寄征衣》如何刻画思妇的矛盾心理?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姚燧《凭阑人·寄征衣》如何刻画思妇矛盾心理的专业分析文章。 姚燧《凭阑人·寄征衣》:尺素方寸间的千钧矛盾 元散曲大家姚燧的《凭阑人·寄征衣》,以其前所未有的精炼笔法,勾勒出一位思妇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绪。全曲仅二十四字,却如一枚精神世界的切片,在“寄征衣”这一日常举动中,将女主人公理智与情感、个体关怀与生存现实的剧烈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

    2025年11月2日
    250
  • 赵孟頫《后庭花》的“清溪一叶舟”如何体现其书画般的意境?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赵孟頫《后庭花·清溪一叶舟》如何体现书画意境的专业分析文章。 — 赵孟頫《后庭花·清溪一叶舟》的书画意境解析 赵孟頫作为元代文艺界的巨擘,其艺术成就贯通诗、书、画三界。他提出的“书画同源”理论,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纲领,更深刻地内化于其诗词创作之中。散曲小令《后庭花·清溪一叶舟》便是这一理念的绝佳体现。这首作品虽为文字,却宛如一幅徐…

    2025年11月2日
    300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为何是妙笔?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为何是妙笔? 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语言艺术著称。《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她在丈夫赵明诚离家后所作,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其中,“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历来被学者誉为词中妙笔。本文将从情感表达的层次性、否定句式的艺术效果、文化意象的突破与创新以及实际案例对比…

    2025年11月4日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