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轻千金”字样的诗句有哪些?

Random Image

带有“轻千金”字样的诗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罕见,这些诗句通常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轻视、对友情的珍视或对某种高尚情感的追求。以下是一些含有“轻千金”字样的诗句:

1. “青楼一笑轻千金”

  • 出处:唐代温庭筠的《懊恼曲》
  • 全诗: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玉白兰芳不相顾,青楼一笑轻千金。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庐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春。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
  • 解析:这句诗以“青楼一笑轻千金”表达了诗人对某种情感或享乐的珍视,甚至超越了金钱的价值。

2. “一顾轻千金”

  • 出处:唐代李白的《詶岑勳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 全诗: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喜兹一会面,若覩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懽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 解析:这句诗“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认为彼此的相知相得比千金还要珍贵。

3. “意轻千金赠”

  • 出处:唐代李白的《古风(其十)》
  • 全诗:齊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 解析:这句诗“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引用了鲁仲连看轻功名富贵、拒绝平原君千金馈赠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己超脱世俗、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尚情操。

4. 其他相关诗句

除了以上几首直接含有“轻千金”字样的诗句外,还有一些诗句虽然未直接出现“轻千金”,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如:

  • “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豁达态度。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同样出自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不愿为权贵折腰、追求自由和尊严的情感。

这些诗句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金钱的轻视和对更高尚情感的追求,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相关推荐

  • 但爱鲈鱼美是哪一首诗?

    但爱鲈鱼美:出自哪一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但爱鲈鱼美”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全诗如下: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诗通过对比食客对鲈鱼的喜爱与渔夫捕鱼的艰辛,揭露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不易,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民本思想。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但爱鲈鱼美”的象征意义 &#8211…

    2025年6月27日
    450
  • 暗香出自哪首诗?

    暗香出自哪首诗? “暗香”的出处 “暗香”一词出自宋代著名词人姜夔(姜白石)的《暗香·旧时月色》。这首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属于咏物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幽香与高洁品格。 原词摘录 > 《暗香·旧时月色》>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2025年6月27日
    230
  • 冬日诗句飞花令,你能接几句?

    当然可以,飞花令是一种古老的诗词游戏,通常指定一个字或词,然后参与者轮流说出包含这个字或词的诗句。以下是几句包含“冬”字的诗句,用于冬日诗句飞花令: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描述了冬天仍有关西士兵在征战不休。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描绘了冬天山岭上松树依然挺拔秀美的景象。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

    2024年12月25日
    1620
  • 与诗相伴的好处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精神滋养

    与诗相伴的好处有哪些?在诗词中遇见精神滋养 1. 提升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其凝练的文字、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韵律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通过阅读和背诵诗词,人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用更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实际案例: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仅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便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层层递进,展现了诗词语言的…

    2025年6月1日
    470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哪首诗?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句出处与文学解析 诗句出处与背景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悼亡作品之一,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时年40岁,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 重点内容: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作,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2025年6月24日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