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的诗句,你能背出几首?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是一些描写庐山的经典诗句:

李白的诗句

  1. 《望庐山瀑布》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3. 《别东林寺僧》
    •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4. 《登庐山五老峰》
    •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5.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苏轼的诗句

  1. 《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初入庐山三首》
    •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其他诗人的诗句

  1. 徐凝《庐山瀑布》
    •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2.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3.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4. 孙鲂《湖上望庐山》
    •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5. 元稹《庐山独夜》
    •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
  6. 朱元璋《庐山诗》
    •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7. 江为《瀑布》
    •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8.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9.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们对庐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2日 下午8:36
下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下午7:47

相关推荐

  • 渚宫立春书怀表达了哪些情感?揭秘!

    《渚宫立春书怀》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下面,就让我带你一起揭秘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摘要 《渚宫立春书怀》以立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感慨。 情感分析 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诗中“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但“风高莺转涩,雨密雁飞低”又透露出一…

    2024年10月11日
    2550
  • 郑獬其人,有何文学成就?

    郑獬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词创作 风格独特: 郑獬的诗词风格豪放峻整,议论精确,峭整无长语。他的诗作既有唐音的余响,又开宋调的先声,对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内容广泛: 他的诗词内容丰富,既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如通过描绘雨雪杂下等自然景象,寓含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也有写景咏物…

    2025年1月24日
    2390
  • 赖猫的诗有哪些?现代诗人笔下的猫咪百态

    赖猫的诗有哪些?现代诗人笔下的猫咪百态 一、赖猫诗歌的文学意义 猫咪作为诗歌意象,在现代诗中常被赋予慵懒、神秘与独立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描绘猫咪的日常姿态,折射人性、孤独或生活哲学。例如,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在《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中,将猫与宇宙的寂寥并置,凸显生命的渺小与灵动。 二、经典赖猫诗作赏析 1. 余光中《咪咪》 “懒懒的午后,它霸占半张沙发/像一位退…

    2025年5月15日
    1150
  • 建德有哪些古诗词?带你领略文化之美!

    建德,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领略建德的文化之美,通过古诗词感受那里的山水风情和人文魅力吧! 1. 《宿建德江》·孟浩然 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至建德江畔时所作,描绘了建德江畔日暮时分的宁静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

    2024年10月11日
    2340
  • 大漠收残阳是哪首诗?

    大漠收残阳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大漠收残阳”并非独立存在的完整诗句,而是对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名句的化用或误记。原诗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描绘了塞外壮阔苍凉的景象,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边塞诗代表作。 — 二、误记原因分析 1. 意象联想混淆 “…

    2025年6月26日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