泫然怎么读?形容词发音全解析!

Random Image

泫然怎么读?形容词发音全解析!

泫然是一个汉语形容词,常用于形容泪水盈眶或即将落下的样子。它的发音和用法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但对于许多人来说,读音和含义可能并不熟悉。本文将详细解析“泫然”的发音、含义及实际应用案例。

一、泫然的发音

泫然的拼音为 xuàn rán,其中:
:读作 xuàn,第四声,发音时注意声调的上扬。
:读作 rán,第二声,发音平稳。

重点提示:在发音时,“泫”字的声调是第四声,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误读为其他声调。

二、泫然的含义

泫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常用于形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或即将落下的状态。它通常带有一种悲伤、感伤的情感色彩,常见于文学作品或诗词中。

重点内容
泫然常与“泪下”或“欲泣”搭配使用,如“泫然泪下”或“泫然欲泣”,表示情感激动或悲伤至极的状态。

三、实际案例解析

1. 文学作品中的“泫然”

在古典文学中,“泫然”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例如:

《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感伤时常常“泫然泪下”,表现出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诗经》中也有“泫然”一词的使用,如“泫然涕下”,形容悲伤至极的情感。

2.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泫然”

在现代文学中,“泫然”依然被广泛使用。例如:

– 某位作家在描写一位失去亲人的角色时写道:“她站在墓前,泫然欲泣,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
这句话通过“泫然”一词,生动地刻画了角色内心的悲痛与克制。

3. 日常生活中的“泫然”

虽然“泫然”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情感状态。例如:

– “听到这个消息,她泫然泪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句话通过“泫然”一词,表达了情感的强烈与真实。

四、总结

泫然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常用于形容泪水盈眶或即将落下的状态。它的发音为 xuàn rán,使用时需注意“泫”字的第四声。在文学作品中,“泫然”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悲伤情感,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情感状态。

重点内容
泫然的发音为 xuàn rán,注意“泫”字的第四声。
泫然常用于形容泪水盈眶或即将落下的状态,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
– 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泫然”都能生动地表达情感状态。

通过本文的解析,相信大家对“泫然”的发音、含义及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在阅读或写作时更好地运用这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0)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 “絮絮”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絮絮”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一、“絮絮”的规范读音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絮絮”的正确读音为:xù xù(第四声 + 第四声)。 重点内容:– “絮”为单音字,仅有xù一个读音,不存在其他变读。– 叠词“絮絮”需保持声调一致,不可读作“xū xū”或“xǔ xǔ”。 — 二、常见误读原因…

    2025年4月10日
    170
  • “蹄髈”怎么读?食品名称发音教学!

    蹄髈怎么读?食品名称发音教学!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食品名称。“蹄髈”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对这个词的发音感到困惑,甚至误读。本文将详细讲解“蹄髈”的正确发音,并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一、“蹄髈”的正确发音 “蹄髈”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猪蹄或猪肘子。它的正确发音是:tí pǎng– “蹄”:读作“tí”…

    2025年3月12日
    520
  • 白雪公主的故事出自哪里?

    白雪公主的故事出自哪里? 引言 白雪公主的故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之一,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然而,关于这个故事的起源和出处,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本文将探讨白雪公主的故事出自哪里,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白雪公主的故事起源 格林兄弟的贡献 白雪公主的故事最早由格林兄弟(Jacob Grimm和Wilhelm Grimm)收集并出版在他们的童话集《儿童与家庭童…

    2025年3月23日
    480
  • 项飙怎么读?人名正确发音揭秘!

    项飙怎么读?人名正确发音揭秘! 引言 在学术圈和社会科学领域,项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名字。然而,许多人在初次接触这个名字时,常常对其发音感到困惑。本文将深入探讨项飙的正确发音,并通过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项飙的正确发音 1. 姓氏“项”的发音 项的拼音为“Xiàng”,声调为第四声。发音时,注意“X”的发音类似于英语中的“sh”,但更轻柔。“ià…

    2025年3月22日
    490
  • 三十六计是哪本书的经典之作?你知道吗?

    三十六计的起源与经典之作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策略典籍,但其具体出处一直存在争议。它并非源自某一本特定的书籍,而是历代军事家智慧的结晶,最终在明清时期被系统整理成文。 三十六计的来源与演变 – 无固定原著:三十六计并非某一本书的原创内容,而是散见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兵书,以及历史战役的实践中。– 《南齐书》首次提及…

    2025年3月26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