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这个词出自哪部典籍?

实事求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应用

一、实事求是的典籍出处

“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概念最早出自中国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记载:”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对河间献王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评价。

刘德是汉景帝之子,以收藏古籍、考据辨伪著称。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他”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体现了尊重事实、追求真实的学术精神。

二、概念的哲学内涵演变

1. 传统释义

在古代语境中:
– “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 “求”指探究、研究
– “是”指内在规律与真理

2. 现代发展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中赋予新内涵: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大跃进教训(1958-1961)

违背实事求是:虚报粮食产量(某县上报亩产万斤)
后果:导致三年困难时期
纠正措施:1962年”七千人大会”重新强调实事求是

案例2:改革开放决策(1978)

实践标准: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试验
数据支撑:试点地区粮食增产30%以上
结果:推动全国农村改革

四、当代实践价值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 华为”蓝军机制“:专门挑刺找问题
2. 阿里”双十一“数据复盘:2019年发现三线城市增长潜力

科研领域体现
– 屠呦呦团队验证青蒿素疗效:通过190次失败实验
– 天宫空间站建设:每个模块都经过地面1:1验证

> 专家观点: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表示:”实事求是既是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精髓,也是现代科学精神的核心。”

五、方法论要点

践行实事求是需把握:
1. 调查研究(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32天)
2. 数据验证(疫情防控中的流调溯源)
3. 反对本本主义(邓小平”不管黑猫白猫”论)

这种思想方法至今仍在治国理政、科技创新、商业决策等领域发挥着根本性指导作用。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你能说出几个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实际案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成语的宝库。以下是一些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实际案例。 1.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下定决心,不留退路。这个成语源自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打破炊具,沉没船只,以示决一死战。 实际案例:在现代商业中,许多企业…

    2025年3月23日
    1720
  • 夫妇怎么读?常用词汇发音解析!

    夫妇怎么读?常用词汇发音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词汇,比如“夫妇”。本文将详细解析“夫妇”的发音,并列举一些常见的易错词汇,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1. “夫妇”的正确发音 “夫妇”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夫”和“妇”。– “夫”的拼音是 fū,声调为第一声(阴平)。– “妇”的拼音是 fù,声…

    2025年3月22日
    1720
  • 诫子书中有哪些成语?

    诫子书中的成语解析 引言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内容涵盖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多个方面。这封书信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蕴含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本文将详细解析《诫子书》中的成语,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主要成语解析 1. 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出自《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25年3月23日
    1830
  •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怎么理解?它出自哪里?

    井底之蛙:成语解析与文化启示 成语出处与原文 “井底之蛙”最早出自《庄子·秋水》篇,原文记载了公孙龙与魏牟的对话:>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在《正论》中也有类似表述:”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隐喻的哲…

    2025年3月26日
    1380
  • 如何走出自我否定?你有什么方法或建议?

    如何走出自我否定?心理学方法与实用建议 1. 理解自我否定的根源 自我否定往往源于早期经历(如严厉的家庭教育、校园欺凌)或负面反馈的累积。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自我否定会形成“负面认知偏差”,即个体倾向于放大失败、忽略成功。 案例:程序员小A在一次项目失败后陷入自我否定,认为“我永远做不好技术”。但回溯发现,他过去成功完成过多个项目,却因一次挫折全盘否定自己。…

    2025年3月26日
    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