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怎么读音?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柘怎么读音?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一、柘的读音

“柘”的普通话拼音为 zhè,属于第四声(去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注音为“zhè”,与“这”“蔗”等字同音。
注意:部分地区方言中可能存在“zhē”或“zé”的误读,但标准读音应以普通话为准。

二、柘的含义与用法

1. 植物学含义

柘(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是桑科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有以下特征:
叶片:卵形或菱形,边缘常有不规则裂齿。
果实:红色球形聚花果,可食用或酿酒。
经济价值:树皮可提取黄色染料(古称“柘黄”),木材坚硬,适合制作农具或工艺品。

案例: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记载柘木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用价值,其根皮可入药。

2. 历史文化意义

皇家象征:唐代起,柘黄为皇帝专用服色。如《新唐书·车服志》载:“柘袍,天子之服。”
地名应用:中国多地以“柘”命名,如河南省柘城县(因古时柘树繁茂得名)。

3. 现代应用

生态修复:柘树耐旱、耐贫瘠,常用于水土保持工程。
文化符号:在诗词中象征坚韧,如陆游《柘湖》“柘叶满山秋未老,晚风吹送野花香”。

三、常见误用辨析

误写为“拓”:两字读音不同(拓读tuò/tà),含义无关。
误认为“甘蔗”:虽“柘”与“蔗”同音,但甘蔗为禾本科植物,与柘无关。

案例:某古籍整理项目中,因混淆“柘黄”与“赭黄”(赤褐色),导致文物色彩还原错误。

四、总结

“柘”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价值的汉字,其读音为zhè,既指代一种古老植物,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印记。正确理解和使用该词,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文化素养。

(0)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午11:20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午11:20

相关推荐

  • 守株待兔的寓言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守株待兔的寓言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一、寓言的起源与出处 “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该故事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著,用以讽刺那些固守经验、不思变通的人。 原文节选:>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重点内容: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批判了“以先…

    2025年3月26日
    1890
  •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它出自哪里?

    有志者事竟成:激励无数人的名言 引言 “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激励了无数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这句话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引用。本文将探讨这句话的出处、含义以及实际案例,以展示其深远的影响力。 出处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原文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2025年3月23日
    1810
  •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三千越甲可吞吴:典故溯源与历史启示 一、典故出处考证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脍炙人口的典故,实际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原文描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谋臣文种提出的战略构想:”臣闻‘三千越甲可吞吴’,今大王简练精兵,可得三千人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这句话…

    2025年3月26日
    1580
  • 惩罚的读音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惩罚的读音与含义解析 # 一、惩罚的正确读音 “惩罚”的正确读音是:chéng fá– “惩”:读作“chéng”(第二声)– “罚”:读作“fá”(第二声) 常见误读:– 错误将”惩&#82…

    2025年4月6日
    1470
  • “廿”怎么读音?读出来听听!

    “廿”怎么读音?读出来听听! 一、“廿”的读音 “廿”是一个汉字,读音为 niàn,声调为第四声。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和某些方言中仍有使用。“廿”表示数字“二十”,是“二十”的合体字,常用于简化书写。 1.1 读音示范 – 拼音:niàn– 声调:第四声– 发音:类似于“念”字的发音,但声调更重。 1.2 …

    2025年3月10日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