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终怎么读?成语发音规则

自始至终怎么读?成语发音规则解析

一、成语”自始至终”的正确读音

“自始至终”的标准普通话读音为:zì shǐ zhì zhōng
其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发音点:
1. “自”读第四声(zì),不能误读为第一声
2. “至”读第四声(zhì),与”自”形成双四声组合

二、四字成语的通用发音规则

1. 声调组合规律

四字成语常见声调组合模式
– 阴阳上去(1-2-3-4)如:“风调雨顺”(fēng tiáo yǔ shùn)
– 双四声组合(4-4-x-x)如:“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

2. 特殊发音现象

变调规则:当两个第三声相连时,前字变第二声
案例:“岂有此理”(qǐ yǒu cǐ lǐ → qí yǒu cǐ lǐ)
轻声现象:部分虚词读轻声
案例:“糊里糊涂”(hú li hú tu)

三、易错发音案例分析

错误案例1:声调混淆

– 错误读法:zī shǐ zhī zhōng(第一、三声错误)
错误原因:将”自”误读为第一声,”至”误读为第一声

错误案例2:连读变调

– 错误读法:zì shǐ zǐ zhōng(”至”读作第三声)
正确示范:保持两个第四声的清晰发音,但需注意:
> “当两个第四声连续时,前字可稍降调(zì↓ shǐ zhì zhōng)”

四、方言区常见发音问题及矫正

方言区|典型错误|矫正方法
—|—|—
东北方言|zì shǐ zǐ zhōng(”至”读上声)|强化舌根音zhì的发音
粤语区|zi6 ci2 zi3 zung1(声调系统差异)|对照普通话四声调值图练习

五、专业发音训练建议

1. 四声标注法:在文本上标注调号(zìˋ shǐˇ zhìˋ zhōngˉ)
2. 慢速分解练习
– 第一阶段:zì…shǐ…zhì…zhōng(字间停顿)
– 第二阶段:zì-shǐ-zhì-zhōng(连贯发音)
3. 对比训练
– 正确:自始至终(zì shǐ zhì zhōng)
– 对比: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

特别提示:可通过《现代汉语词典》APP的发音功能进行跟读对比,其标准发音为:
> “自始至终【zì shǐ zhì zhōng】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通过系统训练,学习者通常可在2-3周内掌握该成语的标准发音。建议每日进行5分钟专项练习,配合新闻联播等标准语音素材跟读,效果更佳。

(0)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午4:19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午4:19

相关推荐

  • 缘木求鱼的做法出自哪里?有何寓意?

    缘木求鱼的做法出自哪里?有何寓意? 一、缘木求鱼的出处 “缘木求鱼”这一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错误的方法去追求目标,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根本不可能实现。 二、缘木求鱼的寓意 “缘木求鱼”的寓意非常深刻,它告诫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行动。具体来说,这一成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寓意: …

    2025年3月23日
    1280
  • 察姓怎么读?罕见姓氏发音教学!

    察姓怎么读?罕见姓氏发音教学! 引言 在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姓氏因其罕见而常常被误读。察姓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察姓的正确发音,并通过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察姓的发音 正确发音 察姓的正确发音为 chá,声调为第二声。这个发音与“查”字相同,但在姓氏中使用时,通常写作“察”。 常见误读 由于“察”字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许多人会误…

    2025年3月22日
    2710
  • 翳怎么读音?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翳怎么读音?这个词有什么含义? 一、翳的读音 翳的拼音是 yì,第四声。在普通话中,它的发音与“意”“义”相同,但需注意其声调为去声(ˋ)。常见错误:有人误读为“yī”或“yí”,需特别注意纠正。 — 二、翳的基本含义 1. 名词含义 – 遮蔽物:指遮挡光线或视线的物体,如云翳、树翳。 例句:“天空中的云翳逐渐散去,阳光洒向大地。”&…

    2025年4月3日
    4520
  • 虺怎么读音?它有什么含义?

    虺怎么读音?它有什么含义? 一、虺的读音 “虺”的普通话拼音为“huǐ”,属于第三声。在古汉语中,其发音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部分方言(如粤语)可能读作“fui2”。 重点提示:该字为生僻字,常被误读为“huī”或“huì”,需特别注意声调。 — 二、虺的含义与用法 1. 古义解析 虺的本义指“毒蛇”,多见于先秦文献:– 《诗经·小雅…

    2025年4月3日
    1720
  • 物极必反的道理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物极必反的道理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一、哲学起源与经典出处 “物极必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最早可追溯至以下经典:1. 《周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强调事物发展到极端后必然转向对立面。2. 《老子·第五十五章》:“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指出事物强盛到极点后会衰败。3. 《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进一步阐释了…

    2025年3月26日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