钊怎么读音?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Random Image

钊怎么读音?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 一、钊的读音

“钊”的拼音为 zhāo,属于第一声(阴平)。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注音明确标注为 zhāo,与“招”“昭”等字同音。
常见错误:部分人误读为“zhào”(第四声),需注意区分。

# 二、钊的字义解析

## 1. 基本含义

根据《说文解字》,“钊”的本义是:
“勉励”(如“钊勉”),表示鼓励、劝勉。
“远”(引申义),如“钊远”指志向高远。

## 2. 引申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钊”多用于人名,寓意坚强、积极向上。例如:
李大钊: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名字中的“钊”体现其奋斗精神

# 三、实际案例与应用

## 1. 人名中的“钊”

案例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其名“钊”呼应其“铁肩担道义”的品格。
张钊:当代常见姓名,如演员张钊,名字取“刚毅进取”之意。

## 2. 古籍中的用例

《尚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亦惟汝克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
– 其中“勖”与“钊”义近,均含勉励之意。

# 四、常见问题

1. “钊”是生僻字吗?
– 虽不属高频用字,但因李大钊的知名度,该字被广泛认知。
2. 取名推荐用“钊”吗?
– 适合希望体现刚毅、奋发特质的名字,但需注意搭配其他字避免拗口(如“钊”与“明”组合为“钊明”)。

# 五、总结

“钊”(zhāo)是一个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意义的汉字,既承载传统文化中的“勉励”精神,又因名人效应成为正能量的象征。在取名或文献阅读中遇到时,可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深层含义。

重点提示:使用时需确保读音准确(zhāo),避免与“召”“兆”等字混淆。

(0)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飧怎么读音?一分钟学会这个晚餐字的发音!

    飧怎么读音? 1. 飧,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正确读音是sūn,第一声。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晚餐,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在古代,飧不仅仅是一顿饭,它还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社会的和谐。据《周礼》记载,飧的制备和享用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体现了古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 一分钟学会发音 3. 要正确发音“…

    2025年3月3日
    1870
  • 愠羝怎么读?生僻字组合发音指南!

    愠羝怎么读?生僻字组合发音指南! 在日常阅读或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组合,这些字不仅字形复杂,发音也让人困惑。今天,我们将重点解析“愠羝”这一生僻字组合的发音及其含义,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愠羝的发音 “愠羝”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愠”和“羝”。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两个字的发音: 1. 愠(yùn):这个字的拼音是“yùn”,声调为第四声…

    2025年3月9日
    1790
  • 你能说出几个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实际案例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成语的宝库。以下是一些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实际案例。 1.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下定决心,不留退路。这个成语源自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打破炊具,沉没船只,以示决一死战。 实际案例:在现代商业中,许多企业…

    2025年3月23日
    1440
  • 耶茨怎么读?人名发音有何技巧?

    耶茨怎么读?人名发音有何技巧? 1. 耶茨的正确发音 “耶茨”是英文姓氏“Yates”或“Yeats”的音译,发音因来源不同略有差异:– Yates:/jeɪts/(英式)、/jeɪts/ 或 /jɑːts/(美式),近似中文“耶茨”或“雅茨”。– Yeats(如诗人W.B. Yeats):/jeɪts/,发音与“Yates”相同,但…

    2025年4月5日
    1580
  • 人无信不立,这句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人无信不立:溯源、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出处溯源 “人无信不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核心表述之一,其直接出处可追溯至《论语·颜渊》。– 原文记载: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追问若不得已需去除一项,孔子曰“去兵”,再去一项,则曰“去食”,并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核心思想:孔子将“信”视为治国立身…

    2025年3月26日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