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本中的律诗有哪些?格律教学的经典范本
一、律诗的定义与特点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形成于唐代,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
1. 字数固定:五言律诗(40字)、七言律诗(56字)。
2. 平仄规则:诗句中平仄交替,避免“孤平”“三平尾”等禁忌。
3. 对仗工整:颔联(第三、四句)、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
4. 押韵严格: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
—
二、课本中的经典律诗范例
以下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律诗代表作,兼具文学价值与教学意义:
1. 五言律诗
–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教学重点:对仗工整(颔联、颈联),沉郁顿挫的情感表达。
–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教学重点:动静结合的画面感,平仄和谐。
2. 七言律诗
–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重点:四联皆对仗的罕见格律,被誉为“七律之冠”。
–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教学重点:突破格律的变体,体现“以意为主”的创作理念。
—
三、格律教学的经典范本
1. 《唐诗三百首》:收录大量律诗,适合初学者掌握基础格律。
2. 《声律启蒙》:清代教材,通过对仗句训练平仄与韵律。
3. 课本选篇:如杜甫《望岳》、李白《渡荆门送别》,兼具规范性与艺术性。
教学建议:
– 从五言律诗入手,逐步过渡到七言。
– 通过标平仄、划节奏分析诗句结构。
– 鼓励学生模仿创作,如以“春景”为题写五律。
—
四、总结
课本中的律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格律教学的最佳载体。通过分析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掌握诗歌形式,更能领悟其思想内涵与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