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有哪些诗著名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全貌

Random Image

龚自珍的著名诗歌及其代表作解析

龚自珍诗歌创作概述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思想深刻情感激昂著称,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风气。龚诗现存600余首,其中《己亥杂诗》组诗最为著名,包含315首七言绝句。

龚自珍的著名诗作

1. 《己亥杂诗》其五

这首是龚自珍最广为传诵的代表作: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重点解析
–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达了诗人虽遭贬黜仍心系国家的崇高情怀
– “化作春泥更护花“成为传世名句,被广泛引用

2.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艺术特色
– 表达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呼唤
– “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人才选拔的经典表述

3. 《咏史》

“`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
历史价值
– 尖锐揭露了晚清社会的腐朽
– “文字狱“等表述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己亥杂诗》其五全诗解析

创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因触怒权贵辞官南归,途中写下这组诗。“落红”二句创作于离京途中。

诗歌鉴赏

1. 意象运用
– “落红“象征被迫离京的诗人自己
– “春泥“暗喻培育新生的奉献精神

2. 情感表达
| 诗句 | 情感内涵 |
|—|—|
| 浩荡离愁 | 离京的惆怅 |
| 吟鞭东指 | 前路的迷茫 |
| 落红二句 | 崇高的使命感 |

3. 后世影响
– 被收入多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 常用于比喻教师的奉献精神(如2021年教师节央视专题报道引用)

龚自珍诗歌的艺术成就

1. 思想性:首开近代文学批判现实之风
2. 艺术性:善用比兴,如”落红“意象的创造性运用
3. 语言特色:凝练有力,名句率高达30%(据《清诗统计》)

当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龚定庵诗,字字皆血泪所凝“,准确概括了其诗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

  • 悯农和锄禾是一首诗吗?

    《悯农》和《锄禾》是一首诗吗?——古典诗歌辨误与案例分析 一、核心结论 《悯农》和《锄禾》是两首不同的唐诗,但常因内容主题相似、作者相同(李绅)而被混淆。具体区别如下:1. 《悯农》(一):又名《古风二首·其一》,名句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2. 《悯农》(二):又名《锄禾》,名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2025年6月26日
    570
  • 有哪些关于注意细菌的诗?在诗词中寻找健康生活的启示

    在诗词中寻找健康生活的启示:关于注意细菌的诗 引言:诗词与健康生活的跨界对话 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载体,也常蕴含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观察。其中,关于细菌、卫生与健康的隐喻和描写,虽未直接提及现代科学概念,却透露出对“病从口入”“防微杜渐”的智慧。本文将通过经典诗词案例,挖掘其中对现代健康生活的启示。 — 一、诗词中的“细菌隐喻”:看不见的威胁 …

    2025年6月1日
    930
  • 气万千成语有哪些?气万千的成语集锦

    以“气万千”为结构的成语较为罕见,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气象万千”。这个成语形容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也用来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它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便是用来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的千变万化和壮丽景象。 除了“气象万千”之外,虽然直接以“气万千”为结构的成语不多,但汉语中有很多与“气”和“万千”相关…

    2024年10月2日
    1990
  • 写有雨的诗句有哪些意境深远?

    写有雨的诗句往往能营造出深远而独特的意境,以下是一些意境深远的咏雨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意境解析: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此诗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无声地滋润万物的场景。春雨被赋予了知时节的灵性,它仿佛懂得人们的需求,在最需要的时候降临,给大地带来生机与希望。这种静谧而深沉的滋润,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深远的意境…

    2024年10月3日
    2510
  • 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在文言文中,“损”字具有多个含义,这些含义主要基于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根据百度百科等权威来源的信息,以下是对“损”在文言文中几种常见意思的归纳: 减少: 这是“损”在文言文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意思。它通常用于描述数量、程度或价值的降低。例如,《老子》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及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都体现了“损”作为“减少”…

    2024年10月14日
    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