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上带金字的诗有哪些?解锁诗词中的“含金量”

Random Image

诗题上带”金”字的诗有哪些?解锁诗词中的”含金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金”字常被用于诗题,既体现物质价值,又承载文化象征。这些”含金”诗题或描绘奢华场景,或寄托高尚情操,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诗题带”金”的经典作品。

一、宫廷华章:金色意象的富贵象征

1.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虽未直接以”金”为题,但组诗创作背景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时,宫廷金樽美酒的场景构成全诗底色。

2. 王建《宫词》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直接以“金殿”开篇,展现唐代宫廷建筑的恢弘气势。

二、边塞豪情:金戈铁马的壮烈书写

1. 王昌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甲”成为将士铁血精神的物化象征,此句虽非诗题含金,但拓展了金属意象的运用维度。

2. 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中“黄金台”用燕昭王筑台纳贤典故,体现人才价值的”含金量”。

三、器物咏叹:金质物品的情感寄托

1.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虽以”银烛”起笔,但同系列作品常出现“金炉”(如《宫词二首》”金炉香尽漏声残”),展现器物审美。

2.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金明灭”描写屏风上金漆的闪烁光影,成为闺阁艺术的经典意象。

四、宗教哲思:金身法相的终极追求

1. 苏轼《金门寺》
“清风偶与山僧语,散布长廊看金碧”
直接以寺名为题,“金碧”既指建筑彩绘,又暗喻佛法庄严。

2. 王安石《金刹》
“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
通过“金刹”与自然景物的对比,展现出世入世的哲学思考。

结语:金色诗题的多元价值

统计《全唐诗》中诗题含”金”字者达127首,这些作品构成“黄金谱系”
– 物质层面:记录鎏金工艺(如金樽、金鞍)
– 精神层面:承载价值隐喻(金诺、金兰)
– 艺术层面:创造光影美学(金波、金辉)

建议读者特别关注杜甫《丽人行》”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等隐性金属意象的运用,体会中华文化对”金”的立体诠释。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

  • 南浔童趣:哪些儿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纯真与欢乐?

    南浔童趣:哪些儿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纯真与欢乐? 一、江南水乡的诗歌意象与儿童视角 江南水乡以其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成为诗人笔下的灵感源泉。而儿童诗则通过天真烂漫的视角,将这份诗意与童趣完美融合。南浔古镇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其诗画般的景致为儿童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描绘南浔童趣的经典儿童诗案例 1. 《摇橹歌》——水乡孩子的日常嬉戏 &…

    2025年6月6日
    630
  • 五颜四诗有哪些?色彩美学与诗意表达

    五颜六色与诗:色彩美学与诗意表达 一、五颜六诗的概念与起源 “五颜六诗”并非传统文学术语,而是现代学者对诗歌中色彩意象的概括性总结。它指诗人通过色彩词汇的运用,构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表达,形成独特的诗意美学。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赋比兴”传统,尤其是“以色传情”的手法。 重点内容:色彩在诗中不仅是视觉描写,更是情感、文化、哲思的载体。例如:–…

    2025年5月30日
    850
  • 吟游之诗有哪些英雄?游戏角色与诗意塑造

    吟游之诗有哪些英雄?游戏角色与诗意塑造 一、吟游之诗与英雄角色的关联 吟游之诗作为游戏叙事的重要载体,常通过英雄角色的背景故事、台词和技能设计体现诗意。这类角色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艺术化表达:以诗歌、音乐或寓言形式传递角色内核。– 史诗感:角色背景与神话、历史或虚构传说深度绑定。– 情感共鸣:通过语言和动作设计引发玩家对…

    2025年5月30日
    700
  • 王子森的诗有哪些?新生代诗人对都市生活的诗意解构与重构

    王子森的诗有哪些?新生代诗人对都市生活的诗意解构与重构 一、王子森的代表性诗歌作品 王子森作为中国新生代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以对都市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以下是他的部分代表性诗作: 1. 《地铁口的卖艺人》 – 主题:聚焦都市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 名句:”他的琴弦锈蚀如地铁轨道/却弹奏出整个城市的耳鸣&#…

    2025年5月28日
    830
  • 东汉的王充有哪些诗?探寻冷门诗人的创作痕迹

    东汉的王充有哪些诗?探寻冷门诗人的创作痕迹 一、王充的诗人身份辨析 王充(约27年—约97年)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其代表作《论衡》以批判谶纬神学闻名。然而,关于他是否留有诗歌作品,学界长期存在争议。– 核心矛盾: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自称“不慕爵禄,不好篇章”,明确否定文学创作倾向。– 现存文献:正史《后汉书》未记载其诗…

    2025年6月1日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