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翊字的诗有哪些?生僻字入诗的审美价值
一、含“翊”字的经典诗词
“翊”字在古诗词中虽不常见,但因其寓意辅佐、飞翔,常被用于赞美德行或寄托志向。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
1. 唐代·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翊圣衔恩重,频年按节行。”
此处“翊圣”指辅佐君王,体现对王砅功绩的称颂。
2. 宋代·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翊戴元勋首,扶衰大业隆。”
以“翊戴”歌颂辅佐之功,彰显庄重典雅的用词风格。
3. 明代·李东阳《寿鹤溪潘先生八十》
“翊运功成日,归田寿考时。”
“翊运”暗喻辅佐国运,体现文人对生僻字的巧妙化用。
—
二、生僻字入诗的审美价值
(一)增强文化厚重感
生僻字如“翊”多源自典籍,其古雅特质能提升文本的历史纵深。例如杜甫用“翊圣”替代“辅佐”,更显肃穆。
(二)构建独特意象
生僻字自带陌生化效果,如“翊”既可指鸟翼(《说文》:“翊,飞貌”),又可喻辅佐,双重意象拓展了诗意空间。
(三)彰显作者学养
宋代文人尤爱以生僻字标榜才学。苏轼《坤成节》中“翊戴”一词,既合礼制,又暗含对典故(如《周礼》)的化用。
—
三、生僻字使用的现代启示
当代创作中,适度运用生僻字可避免语言扁平化。但需注意:
1. 语境适配:如“翊”适合庄重主题,避免强行堆砌。
2. 注释辅助:对非通用字词加以说明,平衡审美与传播。
案例参考:学者叶嘉莹解析杜甫诗时指出,“翊”字的选用体现了唐代士人“以字载道”的创作追求,其审美价值远超字面意义。
—
通过“翊”字案例可见,生僻字是汉语诗歌的瑰宝,合理运用能激活语言潜能,延续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