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叠字有哪些诗?重言修辞的原始魅力

诗经里叠字有哪些诗?重言修辞的原始魅力

一、叠字(重言)的定义与功能

叠字,又称重言,是汉语中通过重复单字构成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叠字被广泛用于摹状声音、形态、情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其功能主要包括:
1. 拟声(如“关关雎鸠”摹鸟鸣);
2. 状物(如“桃之夭夭”写桃花繁盛);
3. 抒情(如“悠悠我思”表思绪绵长)。

二、《诗经》中的经典叠字诗例

1. 摹声叠字

《周南·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模拟水鸟和鸣声,营造自然生动的画面。

《召南·草虫》
>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喓喓”(虫鸣)、“趯趯”(跳跃状),通过叠字展现虫鸣与动态。

2. 状物叠字

《周南·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形容桃树茂盛,“灼灼”强化花的光彩,叠字传递生命活力。

《秦风·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苍苍”渲染芦苇的苍茫景象,奠定全诗朦胧意境。

3. 抒情叠字

《邶风·击鼓》
> “忧心忡忡,不我以归。”
“忡忡”叠加焦虑情绪,深化战士的思乡之苦。

《小雅·采薇》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霏霏”对比离乡与归乡时的景物,强化情感张力。

三、重言修辞的原始魅力

1. 音韵之美:叠字通过音节重复形成节奏感,如《关雎》中“关关”的双声叠韵。
2. 意象强化:如“灼灼”(《桃夭》)以视觉冲击传递热烈情感。
3. 情感共鸣:叠字直击感官,如“悠悠”(《郑风·子衿》)将思念拉长,引发共情。

四、后世影响

《诗经》的叠字传统为后世诗词提供范式,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声声慢》),均延续了重言修辞的感染力。

结语:叠字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精髓,其原始而纯粹的表达方式,至今仍为汉语文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4月27日 下午11:16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6:42

相关推荐

  • 有哪些关于西湖的诗?诗词中的西湖十景

    诗词中的西湖十景:文学与自然的交融 一、西湖的诗意传统 西湖作为中国文化景观的代表,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题咏。从唐宋至明清,诗词中的西湖既是自然风光的写照,更是文人情感的寄托。 重点内容: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诗人均留下经典诗作,其中“西湖十景”更成为诗词创作的固定意象。 — 二、西湖十景的诗词案例 1. 苏堤春晓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gt…

    2025年4月11日
    1590
  • 元曲的“宫调”与“曲牌”有何关系?

    元曲的“宫调”与“曲牌”关系解析 元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其音乐结构以“宫调”和“曲牌”为核心元素。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元曲的旋律框架与情感表达基础,关系密切且相互依存。以下从定义、功能及实际案例入手,详细阐述它们的联系。 一、宫调与曲牌的基本概念 – 宫调:指音乐的音高与调式系统,决定了曲调的基本情感色彩和音域范围。元曲中常用“仙吕宫”“中…

    3天前
    70
  • 韩愈植物诗有哪些隐喻?唐宋古文运动领袖的咏物智慧

    韩愈植物诗有哪些隐喻?唐宋古文运动领袖的咏物智慧 一、韩愈植物诗的创作背景 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的诗歌创作不仅承载了复兴儒道的使命,更通过咏物诗(尤其是植物题材)传递了深刻的政治隐喻与人生哲学。中唐社会动荡、官场倾轧的背景下,植物成为其抒发不平之鸣的载体。 二、核心隐喻类型与案例分析 1. 以植物喻人才境遇 – 《芍药》:”浩…

    2025年5月8日
    1160
  • 北宋离宫别馆有哪些诗?皇家园林诗的文学价值

    北宋离宫别馆的诗歌创作与皇家园林诗的文学价值 一、北宋离宫别馆的诗歌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离宫别馆作为皇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帝王游憩的场所,更是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这些园林建筑如艮岳、金明池、琼林苑等,以其恢弘的规模和精妙的设计,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1. 艮岳与诗歌 艮岳是宋徽宗时期修建的著名皇家园林,以其山水奇观闻名。许多文人曾在此赋诗,如李格…

    2025年5月31日
    890
  • 带“存”的诗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带“存”字的诗句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这些诗句以“存”字为媒介,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哲理和对世界的观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带“存”字的诗句: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树木长存不朽之意的向往,以及为了寻找这种永恒而栽种小树苗的愿景。 “道存不必曾倾盖,俱有清风匝地生。” 赏析:此句强调了道义的存在不依赖于形式或表面交往,只…

    2024年11月2日
    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