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苏轼的诗有哪些考点?宋词巅峰的应试解析指南
一、苏轼诗歌的高考高频考点
苏轼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高考语文中频繁出现,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1. 思想情感与人生境界
– 考点解析:苏轼诗歌常表达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案例:2022年全国卷Ⅰ考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体现的豁达胸襟。
2. 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
– 比喻、夸张: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用典: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周瑜典故抒怀。
3. 意象与意境分析
– 自然意象:如“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象征思乡与哲理。
– 历史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宏阔时空感。
—
二、宋词巅峰的应试解析技巧
1. 题材分类与主题归纳
– 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考点多为壮志未酬与历史沧桑感。
– 婉约词: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重点分析悼亡之痛与白描手法。
2. 高频名句默写与翻译
– 必背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3. 对比阅读考点
– 案例:2021年北京卷将苏轼《赤壁赋》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分析豪放词风的差异。
—
三、实战演练:以《定风波》为例
题目:分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
1. 手法:双关(风雨既指自然天气,也指人生困境)。
2. 情感:超脱荣辱的禅意境界。
3. 哲理:体现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智慧。
—
四、备考建议
1. 重点背诵:掌握苏轼10大名篇(如《水调歌头》《赤壁赋》)。
2. 题型归纳:关注情感分析、手法鉴赏、对比阅读三类题型。
3. 模拟训练:结合历年真题,强化关键词提取与逻辑表述能力。
通过系统梳理苏轼作品的核心考点与应试技巧,考生可高效提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冲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