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悼亡诗有哪些?在政治家笔触下触摸温柔

Random Image

王安石的悼亡诗:在政治家笔触下触摸温柔

一、王安石悼亡诗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其诗文常被贴上“刚硬峻切”的标签。然而,他的悼亡诗却展现了鲜为人知的柔情与哀思,尤其是在妻子吴氏、弟弟王安国等亲人离世后,他写下了多首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些诗作融合了政治家的理性与文人的感性,成为宋代悼亡诗的重要代表。

二、王安石悼亡诗的代表作品

1. 《别鄞女》

重点内容:此诗是王安石为早夭的幼女所作,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挚。诗中“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一句,既表达了对女儿的痛惜,又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案例
>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短短四句,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

2.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重点内容:此诗为悼念挚友王令(字逢原)而作。王安石以“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赞扬王令的才华,同时抒发知音难觅的孤独。

3. 《一日归行》

重点内容:此诗悼念亡妻吴氏,诗中“一日归来万事非,对妻孥、泪沾衣”直白道出丧妻后的巨大悲痛,展现了政治家背后普通人的脆弱

三、政治家笔触下的温柔特质

1.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王安石的诗常以简练语言承载深沉情感,如《别鄞女》中“死生从此各西东”,既有对命运的接受,又有无法释怀的哀伤。
2. 以小见大的哲思:他的悼亡诗不止于个人哀痛,常延伸至对生命、世事的思考,如“此身已作长贫计,敢恨蹉跎岁月深”(《寄吴氏女子》)。

四、历史评价与文学价值

清代学者纪昀评其诗“瘦硬通神,而深情内蕴”。王安石的悼亡诗打破了其“冷峻”的公众形象,为后世研究宋代士大夫的情感世界提供了珍贵文本。

结语:从《别鄞女》到《一日归行》,王安石的悼亡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改革家铠甲下的柔软。这些作品不仅是宋代文学的重要遗产,更是人性温度的永恒见证。

(0)
上一篇 2025年5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29日

相关推荐

  • 李白的诗组词有哪些?解锁诗仙笔下的浪漫词藻库

    李白的诗组词有哪些?解锁诗仙笔下的浪漫词藻库 一、李白诗歌中的经典组词 李白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歌语言豪放飘逸,组词独具匠心。以下是他作品中常见的经典组词及实际案例: 1. 自然意象组词 – “明月”:象征高洁与孤寂,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青山”:代表隐逸与超脱,如《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

    2025年6月1日
    620
  • 关于榆树美的诗有哪些?自然诗中的坚韧与静美

    关于榆树美的诗有哪些?自然诗中的坚韧与静美 榆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榆树因其坚韧的生命力和静美的姿态,常被诗人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古典与现代诗歌中,榆树既是自然力量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的寄托。 1. 古典诗词中的榆树 《榆柳荫后檐》(陶渊明)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以榆树的荫蔽象征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展现其自然之美与实用价…

    2025年5月8日
    610
  • 多角度看待事物的哲理诗句

    以下是一些体现多角度看待事物哲理的古诗词佳句,它们通过不同的意象和表述方式,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句表达了只有摆脱主观偏见,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启示我们要跳出自己的局限,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才能得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结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2024年12月15日
    2020
  • 苏轼的诗有哪些?在东坡笔下看尽人生百态

    苏轼的诗有哪些?在东坡笔下看尽人生百态 一、苏轼诗歌的总体特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坛的全能型天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壮美之作,也有细腻深沉的人生感悟。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对生命、仕途、情感的思考,展现了“旷达”与“超脱”的精神境界。 重点内容:苏轼的诗融合了儒家的济世情怀、道家的逍遥精神…

    2025年6月1日
    410
  • 小学全部古诗有哪些?部编版教材必背篇目系统梳理

    小学全部古诗有哪些?部编版教材必背篇目系统梳理 一、部编版小学古诗学习要求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学生需背诵优秀古诗文75篇,其中部编版教材精选古诗约60首,覆盖咏物、抒情、田园、边塞等题材,重点培养语感、文化积累和审美能力。 — 二、部编版小学古诗分年级汇总 1. 一年级(共10首) 重点篇目:– 《咏鹅》(…

    2025年5月4日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