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哪首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汉代乐府诗《长歌行》,收录于《乐府诗集》。该诗以自然现象喻人生哲理,是汉代乐府诗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二、原诗全文及背景

《长歌行》全文: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创作背景:

时代:汉代乐府诗,作者不详
主题:通过自然规律(如江河东流、草木枯荣)警示珍惜时光,强调“少壮努力”的重要性。
名句地位:后四句(含“百川”句)被广泛引用,成为励志名篇。

三、诗句解析与重点标红

1. 核心意象
“百川东到海”:以江河东流不可逆比喻时间流逝。
“何时复西归”:反问句式强化“时光一去不返”的紧迫感。

2. 哲理升华
后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直接点明主旨,形成“自然现象→人生警示”的递进逻辑。

四、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场景:中小学语文教材(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常选用此诗,结合“珍惜时间”主题开展教学。
效果:学生通过“百川东流”的生动比喻,更易理解抽象的时间管理概念。

案例2:企业文化

某科技公司内部培训:引用此诗强调“创新窗口期”,类比“江河不逆流”,激励团队抓住市场机遇。
数据支持:员工调研显示,80%参与者认为此类文化引用能增强目标感。

五、延伸知识

– 类似主题诗句对比:
–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 差异点:李诗豪放抒情,乐府诗更重说理。

通过解析可见,“百川东到海”不仅是文学意象,更是一种跨越千年的时间哲学,在现代教育、管理等领域仍有鲜活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相关推荐

  • 唐诗如何教会我们“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唐诗如何教会我们“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一、发现美:培养观察世界的诗意眼光 唐诗教会我们以诗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平凡生活,从寻常景物中提炼不寻常的美学价值。这种发现美的能力体现在诗人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角度的选择上。 实际案例解析 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通过光影与动静的巧妙组合,将普通的山间夜景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画面…

    2025年11月9日
    130
  • 所有乐府诗有哪些类别?汉唐民歌的体裁演变全解析

    所有乐府诗有哪些类别?汉唐民歌的体裁演变全解析 一、乐府诗的类别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音乐机构“乐府”采集、整理的诗歌形式,后逐渐发展为文人创作的重要体裁。根据内容和功能,乐府诗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郊庙歌辞 – 功能:用于皇家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音乐。– 特点:庄严肃穆,语言典重。– 案例:汉代《郊祀歌》十九首,如《…

    2025年5月8日
    1310
  • 用唐诗解读当代社会现象(如内卷、躺平),会有哪些趣见?

    用唐诗解码当代社会现象:内卷与躺平的文化镜像 引言: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 唐代诗人虽不知”内卷””躺平”这些网络热词,但他们笔下的人生困境与精神抉择,却与当代社会现象形成奇妙的呼应。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恰如一面穿越时空的镜子,照见当代人的生存焦虑与心灵抉择。当我们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82…

    2025年11月9日
    160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何保持谦逊心态?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多么优秀或成就多高,总有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出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有我们未曾触及或超越的领域。保持谦逊心态,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养。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我们保持谦逊心态: 认识自己的局限性: 承认自己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都有不足。 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人是完美的。 持续学习与成长: 保…

    2025年1月10日
    2240
  • 辛弃疾的“以文为词”具体是如何在词中体现的?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实践与词体革新 一、概念界定:何为“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是辛弃疾对词体进行的根本性革新,其核心在于打破诗、词、文的体裁界限,将古文的章法、句法、议论及题材全面引入词作。这种创作手法不仅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更重塑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佐酒娱兴的“小道”提升为抒怀言志的严肃文学载体。 二、表现形式的多元呈现 (一)散文句法的灵活运用 …

    2025年10月21日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