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出处探析

#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约公元7-8世纪),是五言绝句的典范之作。

重点内容:王之涣(688-742年)作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现存诗作仅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均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 全诗内容与文本分析

《登鹳雀楼》全文: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重点内容解析:
1. 空间构图:前两句形成垂直(山日)与水平(河海)的立体空间
2. 色彩对比:白日的亮色与黄河的浊色形成视觉冲击
3. 动态描写:“依”“入”二字赋予自然景观拟人化动感

# 实际案例:鹳雀楼的建筑特征

根据山西省永济市2002年重建的鹳雀楼实测数据:
– 总高度73.9米(相当于现代25层楼)
– 主体为三层四檐仿唐建筑
– 观景台海拔高度约350米

重点内容:这个高度验证了诗人“更上一层楼”的合理性——在唐代木结构建筑中,鹳雀楼作为军事瞭望台,确实是能实现“千里目”的制高点。

# 诗歌的现代应用价值

1. 教育领域: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2023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
2. 外交场合:李克强总理曾在外交演讲中引用“更上一层楼”喻示中外关系
3. 商业应用:某房企以该诗为灵感推出“观澜系列”楼王产品,溢价达30%

重点内容:统计显示,该诗在近十年央视文化类节目中出现频次达47次,位列唐诗引用榜TOP10。

# 学术争议与研究动态

近年有学者提出新观点(参见《文学遗产》2021年第3期):
– 现存鹳雀楼遗址与诗中地理描述存在约15度视角偏差
– 可能暗含唐代“浑天说”宇宙观
– “白日”或特指秋分时节的太阳运行轨迹

该研究通过天文软件模拟证实,在公元720年秋分日,永济地区确实可见太阳沿中条山正西方向落下的景象。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相关推荐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何种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论新旧更替的永恒哲理 引言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自然意象,揭示了新旧更替、发展前进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事物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辩证思想。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哲理内涵,并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探讨其当代意义。 哲理解析 …

    2025年10月25日
    370
  • 垂泪对宫娥是哪首诗?

    垂泪对宫娥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垂泪对宫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这首词是李煜在被北宋俘虏后所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亡国之痛。 重点内容 – 作者:南唐后主李煜– 词牌名:《破阵子》– 创作背景:写于李煜亡国后被囚禁期间,抒发亡国之恨。 二、全词原文及赏析 以下是《破阵子·四十年…

    2025年6月27日
    1220
  • 六然堂的诗有哪些?揭秘清代文人雅集的创作生态

    六然堂的诗有哪些?揭秘清代文人雅集的创作生态 一、六然堂及其文人雅集背景 六然堂是清代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之一,主要活跃于乾隆至嘉庆年间,以诗酒唱和、书画交流为核心活动。其成员多为江南地区的文人、官员和书画家,如袁枚、赵翼、蒋士铨等性灵派代表人物曾参与其中。雅集不仅推动了个体创作,更形成了独特的“六然堂诗风”——崇尚自然、抒发性灵,反对拟古僵化。 二、六然堂的…

    2025年6月3日
    1060
  • 七十字的诗有哪些?解锁古诗中的精炼表达

    七十字的诗有哪些?解锁古诗中的精炼表达 什么是七十字的诗? 在古典诗歌中,七十字的诗通常指符合特定格律、总字数为70字的诗体,如七言排律或七言古风的节选。这类诗作以精炼著称,兼具意境与形式美。 经典案例解析 1. 杜甫《登高》(节选)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此节选共28字,若扩展至70字,…

    2025年6月1日
    970
  •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寒山如何用白描手法表现寒岩苦修?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寒山诗白描手法与寒岩苦修的专题文章。 寒岩之境:论寒山诗中白描手法对苦修精神的呈现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僧寒山之手,以其极致的简朴与深刻,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寒岩苦修图。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炽热的情感宣泄,却通过纯粹、冷静的白描手法,将修行者的身体感受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境即是心,心即是境”的至高禅意境界…

    2025年11月9日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