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出处探析

#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约公元7-8世纪),是五言绝句的典范之作。

重点内容:王之涣(688-742年)作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现存诗作仅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均入选《唐诗三百首》,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 全诗内容与文本分析

《登鹳雀楼》全文: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重点内容解析:
1. 空间构图:前两句形成垂直(山日)与水平(河海)的立体空间
2. 色彩对比:白日的亮色与黄河的浊色形成视觉冲击
3. 动态描写:“依”“入”二字赋予自然景观拟人化动感

# 实际案例:鹳雀楼的建筑特征

根据山西省永济市2002年重建的鹳雀楼实测数据:
– 总高度73.9米(相当于现代25层楼)
– 主体为三层四檐仿唐建筑
– 观景台海拔高度约350米

重点内容:这个高度验证了诗人“更上一层楼”的合理性——在唐代木结构建筑中,鹳雀楼作为军事瞭望台,确实是能实现“千里目”的制高点。

# 诗歌的现代应用价值

1. 教育领域: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2023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
2. 外交场合:李克强总理曾在外交演讲中引用“更上一层楼”喻示中外关系
3. 商业应用:某房企以该诗为灵感推出“观澜系列”楼王产品,溢价达30%

重点内容:统计显示,该诗在近十年央视文化类节目中出现频次达47次,位列唐诗引用榜TOP10。

# 学术争议与研究动态

近年有学者提出新观点(参见《文学遗产》2021年第3期):
– 现存鹳雀楼遗址与诗中地理描述存在约15度视角偏差
– 可能暗含唐代“浑天说”宇宙观
– “白日”或特指秋分时节的太阳运行轨迹

该研究通过天文软件模拟证实,在公元720年秋分日,永济地区确实可见太阳沿中条山正西方向落下的景象。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相关推荐

  •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哪首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黄沙百战穿金甲”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誓死报国的豪情。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 “黄沙”象…

    2025年7月1日
    590
  • 带“萧”字的诗有哪些?聆听秋风落叶中的千年回响

    带“萧”字的诗有哪些?聆听秋风落叶中的千年回响 “萧”字在古诗词中常与秋风、落叶、离愁等意象结合,承载着文人墨客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本文将梳理经典诗作中的“萧”字运用,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 一、“萧”字的典型意象 1. 秋风萧瑟:象征肃杀、孤寂 –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重点分析:以“萧…

    2025年4月27日
    1260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哪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句出处及赏析 # 诗句出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当时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生活相对安定。诗中表现了诗人对…

    2025年6月24日
    670
  • 叔叔有哪些诗?亲情书写的另类视角

    叔叔有哪些诗?亲情书写的另类视角 一、叔叔形象在诗歌中的独特性 在传统亲情书写中,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常是主角,而叔叔作为家庭中的“边缘角色”,却为诗歌提供了另类的情感视角。叔叔既非直系血亲,又带有家族纽带,其模糊的身份边界往往能激发诗人更复杂的思考。 重点内容:叔叔的诗意形象常游离于“权威与疏离”“亲密与陌生”之间,这种矛盾性恰恰成为诗人探索亲情、代际、社…

    2025年4月19日
    1110
  • 姓谌的诗人有哪些诗?探寻冷门姓氏诗人的创作

    姓谌的诗人有哪些诗?探寻冷门姓氏诗人的创作 一、谌姓诗人的历史背景 谌(Chén或Shèn)作为罕见姓氏,在中国历史上诗人数量较少,但仍有值得关注的创作者。谌姓诗人多集中于明清时期,其作品因姓氏冷门而长期被忽视,但部分诗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印记。 — 二、代表性谌姓诗人及作品 1. 谌祜(南宋) 南宋诗人谌祜(1213-1298),字自求…

    2025年6月1日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