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是辛弃疾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词人孤高自许、不随流俗的品格。

重点内容标红

–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但此词展现其婉约风格。
– 词牌名:《青玉案》,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
– 关键词:“灯火阑珊”指灯火稀疏、人迹稀少之处,隐喻超脱世俗的意境。

二、诗句解析与文学价值

1. 意象对比

上阕极写元宵夜“宝马雕车”“凤箫声动”的繁华,下阕笔锋一转,以“灯火阑珊”的冷清突出“那人”的孤高。
实际案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列为“人生三境界”之最高境界,象征历经追寻后豁然开朗的顿悟。

2. 艺术手法

反衬手法:用热闹场景反衬“那人”的独立,暗含词人政治失意后不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志趣。
隐喻意义:现代常被引用为对理想、爱情或机遇的追寻,如商业广告(如某品牌珠宝以“蓦然回首”为主题强调珍稀相遇)。

三、现代应用与误读辨析

1. 常见误用

– 误记作者为李清照或欧阳修(实际为辛弃疾)。
– 误将“阑珊”理解为灯火辉煌(正确意为稀疏将尽)。

2. 文化影响

影视案例:电视剧《知否知否》中引用此词渲染女主角的独立人格。
教育应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重点讲解“炼字”与“意境”(如“蓦然”一词的突然性与画面感)。

四、延伸阅读建议

– 对比阅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豪放风格对比)。
– 学术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对本词的逐句分析。

通过此词,读者不仅能领略宋词的语言之美,更能体会辛弃疾“豪放中的婉约”独特魅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相关推荐

  • 咏兰花的经典诗作有哪些?赏析诗词中的君子之风

    咏兰花的经典诗作有哪些?赏析诗词中的君子之风 兰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君子”,以其清雅高洁、幽香自远的特质,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历代诗人通过咏兰,寄托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本文将介绍几首经典咏兰诗作,并赏析其中蕴含的君子之风。 一、经典咏兰诗作 1. 屈原《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咏兰的诗人之一。在《离…

    2025年4月23日
    1100
  • 哪些诗句深刻描绘了相思之苦?

    深刻描绘相思之苦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部分经典之作: 唐代 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李白《长相思·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心莫共花争…

    2024年12月14日
    2720
  • 关于唐寅的诗有哪些?江南才子的风流与落魄双面像

    关于唐寅的诗有哪些?江南才子的风流与落魄双面像 一、唐寅诗歌的总体风格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诗歌以率真洒脱和通俗易懂著称,既有风流才子的浪漫情怀,又饱含人生失意的悲凉。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闺怨离愁、自嘲抒怀等,真实反映了其“风流才子”与“落魄文人”的双重形象。 二、唐寅…

    2025年5月8日
    990
  • 播放爱的诗有哪些?舒婷《致橡树》爱情观阐释

    播放爱的诗有哪些?舒婷《致橡树》爱情观阐释 一、经典爱情诗歌推荐 爱情诗是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以下为中外经典作品:1. 中国诗歌: – 舒婷《致橡树》——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 徐志摩《偶然》——刹那永恒的浪漫 –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执着等待的深情2. 外国诗歌: –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2025年5月1日
    1460
  •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诗的画作有哪些?

    关于《玉关寄长安李主簿》诗的画作,由于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很难一一列举所有以此为题材的画作。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一般性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您寻找或了解相关画作。 首先,《玉关寄长安李主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夜即将来临之际,极度思念长安故人的情怀。这首诗以其深情厚谊和苍凉悲壮的意境,成为了边塞诗中的佳作。 在艺术创作中,…

    2024年10月4日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