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是辛弃疾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词人孤高自许、不随流俗的品格。

重点内容标红

–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但此词展现其婉约风格。
– 词牌名:《青玉案》,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
– 关键词:“灯火阑珊”指灯火稀疏、人迹稀少之处,隐喻超脱世俗的意境。

二、诗句解析与文学价值

1. 意象对比

上阕极写元宵夜“宝马雕车”“凤箫声动”的繁华,下阕笔锋一转,以“灯火阑珊”的冷清突出“那人”的孤高。
实际案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列为“人生三境界”之最高境界,象征历经追寻后豁然开朗的顿悟。

2. 艺术手法

反衬手法:用热闹场景反衬“那人”的独立,暗含词人政治失意后不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志趣。
隐喻意义:现代常被引用为对理想、爱情或机遇的追寻,如商业广告(如某品牌珠宝以“蓦然回首”为主题强调珍稀相遇)。

三、现代应用与误读辨析

1. 常见误用

– 误记作者为李清照或欧阳修(实际为辛弃疾)。
– 误将“阑珊”理解为灯火辉煌(正确意为稀疏将尽)。

2. 文化影响

影视案例:电视剧《知否知否》中引用此词渲染女主角的独立人格。
教育应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重点讲解“炼字”与“意境”(如“蓦然”一词的突然性与画面感)。

四、延伸阅读建议

– 对比阅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豪放风格对比)。
– 学术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对本词的逐句分析。

通过此词,读者不仅能领略宋词的语言之美,更能体会辛弃疾“豪放中的婉约”独特魅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相关推荐

  • 描写冬至诗有哪些句子?节气诗词中的自然观察与人文情怀

    描写冬至诗有哪些句子?节气诗词中的自然观察与人文情怀 一、冬至诗词中的自然观察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观察自然变化的重要节点。诗人们常通过描绘气候、物候现象,展现冬至的独特风貌。 1.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 杜甫以“阳生”点明冬至“一阳初生”的天文特征,“春又来”则暗含对自然循环的敏锐观察。 2. “邯…

    2025年5月23日
    820
  • 无题诗中的情感,如何细腻表达?

    无题诗,往往以其含蓄、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它们不直接点明主题,却通过丰富的意象、隐喻和细腻的笔触,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要细腻表达无题诗中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选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无题诗中常运用月亮、花朵、流水、烟雾等自然意象,这些意象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通过巧妙组合这些意象,可以营造出一种朦胧、幽深的氛围,为情感…

    2025年1月7日
    1550
  • 黄庭坚梨花诗二十首?

    黄庭坚《梨花诗二十首》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研究 一、黄庭坚与梨花诗的创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作为北宋“江西诗派”的领袖,其诗歌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理论著称。梨花作为古典诗歌中象征高洁、易逝的意象,在黄庭坚笔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历史背景:北宋中后期社会动荡,黄庭坚屡遭贬谪,梨花诗多创作于其晚年(如黔州、戎州时期),借物抒怀,体现其“平…

    2025年6月27日
    450
  • 关于三峡大坝的诗词,见证工程奇迹

    三峡大坝作为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以诗词的形式来歌颂和见证这一壮举。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峡大坝的诗词,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工程的雄伟与伟大: 现代诗词 《筑梦三峡》 巍巍大坝锁江流,三峡工程显神威。 群山环绕如画卷,碧波荡漾映日辉。 坝高水阔人心齐,机械轰鸣声声催。 建设者们挥汗雨,豪情壮志破云飞。 ……(后续诗句略)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大坝的雄伟…

    2024年12月16日
    1880
  • 陆游诗歌中的天籁之音:《钗头凤》的深情絮语

    陆游诗歌中的天籁之音:《钗头凤》的深情絮语 一、引言:陆游诗歌的情感内核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诗以豪放悲壮与缠绵悱恻并存著称。《钗头凤》作为其爱情诗的代表作,以“天籁之音”般的自然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刻骨铭心。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与历史语境分析,揭示其艺术魅力。 二、《钗头凤》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张力 1. 沈园题壁与唐婉之痛 …

    2025年4月17日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