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词是辛弃疾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反衬出作者孤高淡泊的志趣。

原词全文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诗句解析与文学价值

1. 核心意象
“灯火阑珊”指灯火稀疏、冷清之处,与上阕繁华喧闹的元宵夜景形成鲜明对比。
“那人”象征词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或政治抱负,暗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情怀。

2. 艺术手法
– 运用反衬手法,以热闹场景烘托“那人”的孤独与超脱。
“众里寻他千百度”体现执着追寻,而“蓦然回首”则展现顿悟的哲学境界。

三、实际案例:经典引用与延伸

1. 学术研究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此句列为“人生三境界”之最高境界,形容经过长期探索后豁然开朗的顿悟。
案例:科学家历经多次实验失败后突然发现关键突破,恰如“蓦然回首”的灵感闪现。

2. 现代应用
品牌营销:某珠宝品牌以“灯火阑珊处”为主题,推出“寻找真我”系列广告,强调在喧嚣中坚守本心的价值观。
影视作品: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暗合此诗的境界升华。

四、延伸思考

– 诗句的普适性:不仅适用于爱情,更可引申为对理想、真理的追求。
文化影响:成为中文语境中表达“意外发现”或“初心回归”的经典隐喻。

结语:辛弃疾通过《青玉案·元夕》将个人情怀与哲学思考融于词作,使“灯火阑珊处”超越时空,成为永恒的文化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54

相关推荐

  • 哪些唐诗记录了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

    哪些唐诗记录了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 唐代(618-907年)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高峰。唐诗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瑰宝,生动记录了丝路上的异域风情。诗人通过商旅、使节和僧侣的见闻,描绘了异域商品、风俗和自然景观,成为研究古代中外交流的重要文献。 异域商品的生动写照 葡萄酒与夜光杯 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直接反映了…

    2025年10月21日
    310
  • 除了经典,还有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

    除了经典的梅花诗句,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和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还有许多其他优美的梅花诗句,以下是一些例子: 卢梅坡《雪梅·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崔道融《梅花》:“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疏是枝条艳是花…

    2024年12月14日
    2950
  • 吟诵长江的诗有哪些?在诗词长河中溯流而上

    吟诵长江的诗有哪些?在诗词长河中溯流而上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重要题材。从豪放的壮美到婉约的柔情,长江在诗词中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风貌。本文将梳理经典的长江诗词,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一、豪放磅礴的长江诗 长江的壮阔气势常被用来抒发壮志豪情或家国情怀。 1. 杜甫《登高》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22…

    2025年5月29日
    960
  • 杜甫的诗句,除了名篇还有哪些值得一读?

    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不仅限于广为人知的名篇,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读的诗句。以下是一些杜甫的非名篇诗句,它们同样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露水的白和月光的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情的氛围。 《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

    2024年12月14日
    2080
  • 绵羊的谜语诗有哪些?童趣诗歌中的智慧与幽默

    绵羊的谜语诗有哪些?童趣诗歌中的智慧与幽默 一、绵羊谜语诗的文化背景 绵羊作为温顺、可爱的象征,常出现在儿童文学中。谜语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巧妙的隐喻,既考验孩子的观察力,又传递生活智慧。例如:> “身穿白棉袄,爱吃青青草,> 叫声咩咩咩,主人把它找。”(谜底:绵羊) 这类诗歌通过拟人化和声音模仿,激发儿童的联想能力。 二、…

    2025年5月8日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