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压全唐的诗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孤篇压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千古绝唱

一、“孤篇压全唐”的由来

“孤篇压全唐”是近代学者闻一多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至高评价,指其以单篇作品的艺术成就超越了整个唐代诗歌的巅峰水平。这一论断源于:
1. 唯一性:张若虚仅存2首诗传世,却凭此篇奠定诗坛地位
2. 综合性:融合哲理、美学、音律于一体,达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

二、核心艺术价值分析

(一)宇宙意识与生命哲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通过江月永恒的意象,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时空中观照,比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把酒问月》)早百年提出宇宙之问。

(二)四重美学境界

1. 画面美:”滟滟随波千万里”的壮阔江景
2. 音乐美:九次转韵如波浪起伏(案例:开头”平仄平”交替模拟潮汐)
3. 情感美:”谁家今夜扁舟子”的游子思妇之情
4. 哲理美:”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永恒感悟

(三)结构艺术创新

全诗36句,每4句一换韵,形成“起承转合”的完美闭环
– 起:春江潮水连海平(全景展开)
– 承:江流宛转绕芳甸(细节描摹)
– 转:白云一片去悠悠(情感升华)
– 合:不知乘月几人归(哲理收束)

三、历史接受案例

(一)明代重新发现

长期湮没后,胡应麟《诗薮》首次将其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收录该诗的《唐诗品汇》在朝鲜王朝引发模仿热潮。

(二)现代学术认证

王闿运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将其作为盛唐气象的先声范例。2020年北京大学《唐诗排行榜》将其列为”美学价值TOP1″。

四、对比研究

| 维度 | 《春江花月夜》 | 其他名篇(如《将进酒》) |
|————|—————|———————-|
| 时空维度 | 宇宙-人生 | 个人-社会 |
| 表现手法 | 意象群组 | 情感喷发 |
| 哲学深度 | 本体论思考 | 存在主义表达 |

当代启示:该诗证明伟大艺术需同时具备技术完成度精神超越性,其”月照千古”的意象已成为中华文化DNA(案例:2022冬奥会开幕式”黄河之水天上来”视觉设计即受此启发)。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相关推荐

  • 南希出自哪首诗?

    南希出自哪首诗?探寻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1. 南希的文学出处 南希(Nancy)这一名字最著名的文学出处源自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爱德华·豪斯曼(A.E. Housman)的诗集《什罗普郡一少年》(*A Shropshire Lad*)。具体出现在第62首诗《Terence, this is stupid stuff》中,诗中提到:> “Nan…

    2025年6月27日
    500
  • 都有哪些诗是以啼开头的?来探索啼字的诗意用法

    以“啼”字开头的诗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啼”字的丰富诗意,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一些以“啼”字开头的经典诗句,以及“啼”字在这些诗句中的诗意用法: 经典诗句示例 “啼声渐紧草根虫,似絮停云抹暮空。” 诗意用法:这里“啼”字用来形容草根虫的叫声,通过“渐紧”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声音由远及近、逐渐增强的过程,…

    2024年10月19日
    3300
  • 赠别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离别之情

    赠别的诗有哪些?诗词中的离别之情 一、赠别诗的起源与特点 赠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主要表达离别时的情感,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其特点在于:– 情感真挚:多以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离愁别绪。– 意象丰富:常用“柳”“酒”“长亭”“秋”等象征离别的意象。– 形式多样:涵盖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体裁。 …

    2025年4月10日
    1260
  • 现代诗作者有哪些?这些诗人你不得不读!

    现代诗作者有哪些?这些诗人你不得不读! 现代诗作为一种自由、开放的文学形式,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思想,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下是一些不可错过的现代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 一、中国现代诗人 # 1. 北岛 北岛是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冷峻、深刻的语言著称。代表作品:《回答》重点内容:”卑鄙是卑鄙者的…

    2025年5月15日
    750
  • 跟处暑有关的诗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与处暑有关的经典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例子: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出自宋代张嵲的《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这句诗描绘了处暑时节,山中天气已转凉,人们开始添衣御寒的景象。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早秋曲江感怀》。诗句表达了处暑后暑气消散,凉风渐起的感受,透露出一种清爽和惬意。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出自宋代王之道的…

    2024年12月20日
    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