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是哪首诗?

长恨春归无觅处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作者

“长恨春归无觅处”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所作,通过对比山间与平地的花期差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惊喜与哲思。

2. 诗歌解析与重点内容

核心意象
“芳菲尽”“桃花始盛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高山气候对物候的影响。
“春归无觅处”拟人化描写,将春天比作可追寻的对象,体现诗人对春光的眷恋。
情感升华:后两句从“遗憾”转向“顿悟”,暗含“生活中美好常在意料之外”的哲理。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教育领域
该诗常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用于讲解“物候现象”(如海拔与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教师可结合庐山(大林寺所在地)的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桃花花期差异。
文化传播
2023年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歌手以现代音乐重新演绎此诗,“长恨春归无觅处”成为热搜词条,引发网友对古典诗词中“寻春”主题的讨论。

4. 延伸思考

白居易通过小诗展现的“辩证思维”(如“春归”与“春在”的转换),对现代人面对挫折时的视角转换具有启示意义。例如,心理学中常用“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干预方法,与此诗意境异曲同工。

总结:这首诗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刻哲理,是白居易“通俗中见真谛”风格的典范之作。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哪首诗?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探析古典诗词中的乡愁意象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并非独立诗句,而是对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误记或改编。原诗为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通过白露、明月等意象抒发战乱中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内容:– 原句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全诗为: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

    2025年7月1日
    600
  • 写给陈独秀的诗有哪些?新文化先驱在诗词中的精神传承与争议

    写给陈独秀的诗有哪些?新文化先驱在诗词中的精神传承与争议 一、陈独秀与诗词创作 陈独秀(1879-194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其文学造诣深厚,尤其擅长旧体诗词。他的诗作既体现了个人的革命情怀,也反映了时代的激荡与矛盾。 重点内容:陈独秀的诗词风格豪放激昂,常以古典形式表达现代思想,代表作包括《金粉泪》《感怀二十首》等。 二、他人写给…

    2025年5月28日
    860
  • 咏物诗象征有哪些?解析古代诗人如何借物言志

    咏物诗象征体系与古代诗人的借物言志艺术 一、咏物诗的象征类型 咏物诗通过自然或人工物象寄托情感与哲思,其象征体系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道德人格象征 – 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高洁、坚韧、谦逊与隐逸。 *案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以梅喻孤傲不屈的士人精神。 – 松柏:代表坚贞与长青。 *…

    2025年5月28日
    970
  • 唐朝以前乐府诗有哪些?穿越千年的民歌回响

    穿越千年的民歌回响:唐朝以前乐府诗的发展与代表作品 一、乐府诗的起源与定义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音乐机构“乐府”采集、整理并配乐演唱的诗歌形式,起源于汉代,但其艺术传统可追溯至先秦。乐府诗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为特点,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二、唐朝以前乐府诗的主要发展阶段 1. 汉代乐府:民间歌谣的黄金时代 汉代是乐府诗的成熟期,作品…

    2025年4月25日
    990
  • 有哪些是托物言志的诗?诗词中的象征艺术

    托物言志的诗:诗词中的象征艺术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绘具体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或哲理。这种艺术手法既含蓄又深刻,使诗词更具感染力。 一、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或生活中的某一物象,通过对其特征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人生追求。物象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使抽象的情志具象化。 二、托物言志的经典案例 1. …

    2025年4月14日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