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是哪首诗?

长恨春归无觅处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作者

“长恨春归无觅处”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所作,通过对比山间与平地的花期差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惊喜与哲思。

2. 诗歌解析与重点内容

核心意象
“芳菲尽”“桃花始盛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高山气候对物候的影响。
“春归无觅处”拟人化描写,将春天比作可追寻的对象,体现诗人对春光的眷恋。
情感升华:后两句从“遗憾”转向“顿悟”,暗含“生活中美好常在意料之外”的哲理。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教育领域
该诗常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用于讲解“物候现象”(如海拔与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教师可结合庐山(大林寺所在地)的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桃花花期差异。
文化传播
2023年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歌手以现代音乐重新演绎此诗,“长恨春归无觅处”成为热搜词条,引发网友对古典诗词中“寻春”主题的讨论。

4. 延伸思考

白居易通过小诗展现的“辩证思维”(如“春归”与“春在”的转换),对现代人面对挫折时的视角转换具有启示意义。例如,心理学中常用“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干预方法,与此诗意境异曲同工。

总结:这首诗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刻哲理,是白居易“通俗中见真谛”风格的典范之作。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乡愁诗表现模式有哪些?从《静夜思》到现代乡愁书写

    乡愁诗的表现模式:从《静夜思》到现代乡愁书写 一、传统乡愁诗的经典表现模式 1. 意象叠加:自然物象的情感投射 传统乡愁诗常通过月亮、秋风、孤雁、落叶等意象构建情感空间。– 案例: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月光触发游子对故乡的瞬间联想,“明月”成为跨越时空的乡愁符号。 2. 时空对照:今昔对比的抒情结构 通过地理距离(异乡/故…

    2025年5月31日
    1260
  • 经典散文诗名作赏析:鲁迅、茅盾笔下的诗意散文

    经典散文诗名作赏析:鲁迅、茅盾笔下的诗意散文 一、散文诗的艺术特征与文学地位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独特文体,兼具散文的叙事性与诗歌的抒情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茅盾等作家通过散文诗探索现代汉语的审美边界,以凝练的语言和象征手法表达时代精神。 重点内容:散文诗的核心在于“诗性思维”,即通过意象、节奏和隐喻传递深层情感,而非拘泥于形式格律。 &#8…

    2025年4月16日
    1310
  • 《古诗十九首》有哪些经典?汉代文人的心灵独白

    《古诗十九首》有哪些经典?汉代文人的心灵独白 一、《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地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这些诗歌以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展现了汉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二、经典诗篇解析 1.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开篇即点明离别的主题,通过“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细…

    2025年4月22日
    1340
  • 鞭字开头的成语接龙,你能想到哪些?来挑战你的词汇量

    当然可以,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鞭字开头的成语接龙,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词汇量吧: 鞭长莫及 解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及笄年华 解释: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时的成年礼)。 华而不实 解释: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实事求是 解释: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

    2024年10月19日
    2690
  • 歌颂母亲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母爱颂歌

    歌颂母亲诗有哪些?诗词中的母爱颂歌 一、古典诗词中的母爱颂歌 中国古代诗词中,歌颂母爱的作品虽不如爱情、山水题材丰富,但仍有不少感人至深的佳作,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1. 《游子吟》——孟郊(唐代) 重点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母亲为远行儿子缝衣的场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千古名句,比喻…

    2025年4月11日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