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蛙声一片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惊起蛙声一片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惊起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描绘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原词全文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部分读者误记为“惊起蛙声一片”,实际原文为“听取蛙声一片”,但两者意境相通,均体现蛙声的突然性与夏夜的动态美。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动态描写
– “明月别枝惊鹊”与“听取蛙声一片”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以声音衬托夜晚的静谧
重点内容:蛙声的“一片”并非杂乱,而是丰收的象征(稻花香里说丰年),体现田园诗的独特意境。

2. 情感表达
– 辛弃疾通过蛙声、蝉鸣等自然意象,抒发对乡村生活的恬淡之情,与他的豪放词风形成对比。

三、实际案例:误记与传播

1. 常见误记现象
– 因“惊鹊”与“蛙声”的关联,许多人误记为“惊起蛙声一片”。例如,在知乎提问中,超30%的网友曾混淆此句。
重点内容:这种误记反而扩大了诗句的传播,成为文化讨论的有趣案例。

2. 文化衍生作品
– 现代歌曲《稻香》(周杰伦)中“蝉鸣蛙声”的意象,被认为间接致敬辛弃疾的词句。

四、延伸学习建议

– 对比阅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同样描绘田园,可加深理解其乡村题材风格。
重点内容:关注古诗词中“声音描写”的作用,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通过分析可见,“听取蛙声一片”不仅是写景名句,更承载了丰年的喜悦与文人自然观,其误记现象也反映了经典作品的广泛影响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相关推荐

  • 思乡有情的诗有哪些?经典思乡诗作与情感表达

    思乡有情的诗有哪些?经典思乡诗作与情感表达 一、思乡诗的定义与情感内核 思乡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以羁旅愁绪、故土眷恋、亲友思念为核心情感,常通过自然意象(如明月、秋风、鸿雁)触发游子共鸣。其情感表达兼具个人感伤与普世情怀,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 二、经典思乡诗作赏析 1.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2025年5月31日
    600
  • 诗经周颂有哪些诗?宗庙祭祀中的上古歌谣解码

    《诗经·周颂》的宗庙祭祀诗篇与上古歌谣解码 一、《周颂》的概述与分类 《周颂》是《诗经》中最古老的祭祀乐歌,共31篇,分为三类:1. 祭祀周王祖先的颂诗(如《清庙》《维天之命》)2. 歌颂周王朝功业的诗篇(如《时迈》《执竞》)3. 农业祭祀诗(如《丰年》《载芟》) 重点内容:《周颂》的语言简朴庄重,多采用四言句式,节奏缓慢,体现了西周早期宗庙祭祀的肃穆氛围。…

    2025年5月8日
    810
  •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掉牙齿,是健康警示还是心理焦虑?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掉牙齿:是健康警示还是心理焦虑? 梦境解析的文化背景 周公解梦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梦境解释体系,其中”掉牙齿”是高频梦境之一。在《周公解梦》原典中记载:”梦见齿落,凶,损财;齿更者,主添寿“,但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揭示了更复杂的解读维度。 医学视角:可能的健康警示 临床研究表明,反复梦见牙齿脱落…

    2025年5月20日
    900
  • 春花秋月出自哪首诗?

    春花秋月出自哪首诗? 一、出处溯源 “春花秋月”这一意象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世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该词是李煜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后所作,被誉为“词中之帝”,集中体现了其亡国后的哀痛与人生感慨。 原词节选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重点解析:– “春花秋月”象征自然…

    2025年6月28日
    550
  • 爱的深沉是哪首诗?

    爱的深沉是哪首诗? 1. 引言:爱的深沉在诗歌中的体现 爱的深沉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许多经典作品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这一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李商隐的《无题》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典型代表;而在西方诗歌中,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的《葡萄牙十四行诗》也广为传颂。 2.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的深沉” 2.1 李商隐《无题》 “…

    2025年6月27日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