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蛙声一片是哪首诗?

惊起蛙声一片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惊起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描绘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原词全文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部分读者误记为“惊起蛙声一片”,实际原文为“听取蛙声一片”,但两者意境相通,均体现蛙声的突然性与夏夜的动态美。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动态描写
– “明月别枝惊鹊”与“听取蛙声一片”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以声音衬托夜晚的静谧
重点内容:蛙声的“一片”并非杂乱,而是丰收的象征(稻花香里说丰年),体现田园诗的独特意境。

2. 情感表达
– 辛弃疾通过蛙声、蝉鸣等自然意象,抒发对乡村生活的恬淡之情,与他的豪放词风形成对比。

三、实际案例:误记与传播

1. 常见误记现象
– 因“惊鹊”与“蛙声”的关联,许多人误记为“惊起蛙声一片”。例如,在知乎提问中,超30%的网友曾混淆此句。
重点内容:这种误记反而扩大了诗句的传播,成为文化讨论的有趣案例。

2. 文化衍生作品
– 现代歌曲《稻香》(周杰伦)中“蝉鸣蛙声”的意象,被认为间接致敬辛弃疾的词句。

四、延伸学习建议

– 对比阅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同样描绘田园,可加深理解其乡村题材风格。
重点内容:关注古诗词中“声音描写”的作用,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通过分析可见,“听取蛙声一片”不仅是写景名句,更承载了丰年的喜悦与文人自然观,其误记现象也反映了经典作品的广泛影响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朱元璋和刘邦的诗有哪些?帝王诗人的豪情与抱负

    朱元璋与刘邦的诗有哪些?帝王诗人的豪情与抱负 一、帝王诗人的双重身份 朱元璋与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天子”,不仅以卓越的政治才能闻名,其诗文创作也展现了独特的帝王视角与个人抱负。他们的诗作虽数量有限,但内容质朴豪迈,兼具治国理想与个人情感,是研究帝王文学的重要案例。 二、朱元璋的诗作与风格 1. 《不惹庵示僧》 >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

    2025年6月11日
    830
  • 王维的出塞诗有哪些?盛唐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与异域想象

    王维的出塞诗有哪些?盛唐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与异域想象 一、王维的出塞诗代表作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边塞诗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以下是他的主要出塞诗作品: 1. 《使至塞上》 – 重点内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边塞诗千古名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塞外壮阔苍凉的景象。 – 案例:诗中&#8…

    2025年5月28日
    840
  • 充满哲学的诗句,你能领悟其中的深意吗?

    当然可以,以下是一些充满哲学的诗句,以及我对它们深意的领悟: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深意: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比喻旧事物或困境,而千帆过、万木春则象征着新事物或希望。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不要绝望,因为总有新的机会和希望在等待着我们。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深…

    2024年12月24日
    2140
  • 屈原的诗资料有哪些?楚辞中的浪漫主义与爱国情怀

    屈原的诗资料有哪些?楚辞中的浪漫主义与爱国情怀 一、屈原的诗资料概述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主要收录于《楚辞》中,以下是核心诗作资料: 1.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展现了其政治理想与个人遭遇的冲突。2. 《九歌》:共11篇,改编自楚地祭祀乐…

    2025年5月8日
    1140
  • 用月亮的诗有哪些?阴晴圆缺与诗意人生

    用月亮的诗有哪些?阴晴圆缺与诗意人生 一、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月亮自古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其阴晴圆缺的变幻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 孤独与思念: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明月寄托游子乡愁。– 永恒与哲思: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将人生无常与自然规律相映。– 纯净与高洁:王…

    2025年5月30日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