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哪首诗?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诗句出处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其早期婚姻生活期间,表达了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的相思之情。

完整词作如下: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重点解析

1. 艺术特色
该词通过”眉头”与”心头”的空间转换,形象化地展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遣。”才下…却上…”的句式形成时间流动感,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2. 情感表达
词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结尾句形成递进关系,最终聚焦到“无计可消除”的情感困境,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典型特征。

3. 文学地位
该词被收录于《全宋词》,明代《古今词统》评其:”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深矣。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文学改编

– 琼瑶小说《一剪梅》直接引用该词作为创作蓝本
– 1984年台湾同名电视剧主题歌词化用原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无计可消除

案例2:现代传播

– 2021年《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阿兰改编演唱版本网络播放量超5000万次
– 微博话题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累计阅读量2.3亿,多用于表达“无法克制的思念”

案例3:学术研究

– 北京大学《宋词情感表达研究》指出:该句开创了”情感空间位移”的描写范式,影响后世如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等创作

四、延伸阅读建议

1. 对比阅读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句
2. 研究宋代闺怨词与男性作家作品的差异
3. 分析该词”香残””月满”等意象系统构建

此词通过日常细节展现深刻情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八个字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相思表达之一,其影响力持续跨越九个世纪至今。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6

相关推荐

  • 李白的斗鸡诗有哪些?诗仙笔下的市井百态与游戏人生

    李白的斗鸡诗有哪些?诗仙笔下的市井百态与游戏人生 一、李白与斗鸡诗的文化背景 唐代斗鸡之风盛行,不仅是宫廷贵族的娱乐活动,更渗透到市井生活中。李白作为“诗仙”,其作品既有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不乏对世俗生活的细腻观察。斗鸡诗正是他游戏人生态度的体现,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二、李白笔下的斗鸡诗代表作 1.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重点诗句:> “…

    2025年5月8日
    1000
  • 哪些诗可以做成歌曲?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碰撞

    哪些诗可以做成歌曲?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碰撞 一、适合谱曲的诗词特点 并非所有诗词都适合改编为歌曲,具备以下特点的诗词更易与音乐结合:1. 节奏感强:如《诗经·关雎》的重复句式,天然适合旋律编排。2. 意境鲜明:如李清照《一剪梅》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画面感为音乐提供想象空间。3. 情感共鸣: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豁达与思念,易引发听众共情。 二、…

    2025年5月23日
    1270
  •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留下了哪些经典诗句?

    李白登庐山五老峰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登庐山五老峰》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全文及经典诗句的赏析: 全文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经典诗句赏析 庐山东南五老峰: 这是诗的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庐山东南部的五老峰。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青天削出金芙蓉: 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五老峰…

    2024年12月14日
    2030
  • 杜甫诗歌在二年级教材中的渗透:如何引导孩子理解诗圣?

    杜甫诗歌在二年级教材中的渗透:如何引导孩子理解诗圣? # 一、杜甫诗歌在低年级教材中的选编特点 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的选编遵循“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原则,主要选取了《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画面感强、语言明快的作品。这些诗歌具有以下特点:1. 意象鲜明:如“黄鹂”“翠柳”“春雨”等易于儿童联想;2. 韵律感强:五言/七言绝句的节奏朗朗上…

    2025年4月16日
    990
  • 杜鹃啼血猿哀鸣出自哪首诗?

    杜鹃啼血猿哀鸣的出处及文学意蕴 一、诗句原始出处 “杜鹃啼血猿哀鸣”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该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完整诗句为:“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节选) 二、诗句解析 1. 意象内涵 – 杜鹃啼血:源自望…

    2025年7月1日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