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从巴峡穿巫峡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即从巴峡穿巫峡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

“即从巴峡穿巫峡”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听闻安史之乱平定、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而作。

二、全诗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重点内容标红

– 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杜甫想象中返乡的路线,展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激动心情。
– “巴峡”和“巫峡”是长江三峡中的两段,体现了杜甫对地理的熟悉和诗歌的写实性。

三、诗歌背景与情感分析

1.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持续八年(755-763年),杜甫流离失所,听闻叛乱平定后写下此诗。
2. 情感表达:全诗以“”为核心,从“涕泪满衣裳”到“喜欲狂”,再到“放歌纵酒”,最后以想象归途收尾,层次分明。

四、实际案例:诗歌的传播与影响

1. 语文教育:此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杜甫“沉郁顿挫”风格中少见的欢快之作,常被用于分析诗人情感变化。
2. 文化衍生
– 2023年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巴峡”“巫峡”为线索,考察选手对杜甫诗歌地理知识的掌握。
– 旅游宣传中,重庆和湖北的文旅部门曾联合推出“重走杜甫返乡路”主题线路,引用此句作为推广文案。

五、地理考据

巴峡:今重庆境内长江段,具体位置有争议,一说为奉节至巫山段。
巫峡:长江三峡第二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杜甫用“穿”字生动表现船行速度之快。

六、总结

“即从巴峡穿巫峡”不仅是杜甫诗歌中豪放快意的代表句,更承载了战乱时代文人对和平的渴望。其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成为唐诗中流传千古的名篇。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相关推荐

  • 杜甫的代表作是哪一首诗?

    杜甫的代表作是哪一首诗?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在杜甫的众多诗作中,《登高》被广泛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甚至被称为“七律之冠”。 《登高》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登高》是杜甫晚年(约767年)所作,全诗如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2025年6月28日
    360
  • 屈原的诗有哪些 4?离骚天问中的楚辞精髓

    屈原的诗有哪些?《离骚》《天问》中的楚辞精髓 一、屈原的代表诗作概览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奠基人。其作品以浪漫主义风格和深刻的政治隐喻著称,主要诗作包括:1. 《离骚》(长篇抒情诗,代表作)2. 《天问》(哲学性长诗)3. 《九歌》(11篇祭祀组诗)4. 《九章》(9篇政治抒情诗)5. 《招魂》(巫术…

    2025年5月18日
    880
  • 连环诗中的文字迷宫有哪些?破解诗词中的回环结构

    连环诗中的文字迷宫与回环结构解析 一、连环诗的定义与特征 连环诗是一种通过特定文字排列形成循环或回环结构的诗歌形式,其核心在于文字的可逆性或多向解读性。常见的特征包括:– 首尾相接:诗句的结尾与开头形成语义或字面上的衔接。– 回文结构:正读、倒读均可成文,如回文诗。– 隐藏路径:通过字形拆分、谐音或意象叠加构建多重含义。 …

    2025年4月23日
    910
  • 来的诗句中,哪些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在古诗词中,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诗句往往能激发人的情感共鸣,带给人积极的力量。以下是一些具有希望与期待的经典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赤壁怀古》 这句诗表达了历史的长河中,虽然风云变幻,但总有英雄人物的兴起与落下,给人一种对未来英雄人物的期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这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与…

    2024年12月27日
    1750
  • 含羞草有哪些诗?植物入诗的细腻观察与拟人化书写

    含羞草有哪些诗?植物入诗的细腻观察与拟人化书写 一、含羞草的诗意特质 含羞草(*Mimosa pudica*)因其“一触即闭”的独特生理反应,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其拟人化特征——如“羞涩”“怯懦”“敏感”等,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隐喻空间。例如:> “风来叶自合,似怯路人窥。”(清代·袁枚《含羞草》)此句通过拟人化手法,将含羞草比作害羞的少女,赋予植物…

    2025年5月4日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