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字数较多的诗有哪些?长篇五言中的禅意与山水画卷
一、王维长篇五言诗的创作背景
王维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作以短小精炼著称,但亦有部分长篇五言诗展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这类作品多融合禅宗思想与自然意象,形成独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风格。
二、王维字数较多的代表诗作
1. 《终南别业》(约120字)
重点内容: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诗以长达12句的篇幅,描绘诗人隐居终南山的闲适生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尤为经典,体现禅宗“随缘任运”的境界。
2. 《蓝田山石门精舍》(约160字)
重点内容:
>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全诗16句,通过细腻的山水描写,展现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双重追求。诗中“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暗含物我两忘的哲思。
3. 《谒璿上人》(约200字)
此诗为王维少见的长篇禅诗,共20句,以拜访高僧璿上人为线索,阐述“色空不二”的佛理。如“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一句,直接点明禅意主题。
三、禅意与山水画卷的融合
王维的长篇五言诗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禅意与山水的统一:
1. 以景喻禅:如《终南别业》中“水穷”“云起”象征生命无常与循环。
2. 动静结合:山水动态(如“漾舟”“云起”)与静态冥想(“坐看”“初疑”)形成对比。
3. 语言留白:诗作结尾常留余韵(如“胜事空自知”),引导读者自行体悟。
四、案例解析:《蓝田山石门精舍》的层次结构
1. 山水层:前八句写泛舟、探幽的视觉画面。
2. 禅意层:后八句转入“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的顿悟。
3. 互动性:通过“玩奇不觉远”等句,暗示人与自然的精神共鸣。
结论:王维的长篇五言诗虽数量不多,但以其宏大的山水架构与深邃的禅理,成为唐代诗歌中独特的艺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