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里叹零丁是哪首诗?

伶仃洋里叹零丁:诗句溯源与文学解读

# 诗句出处与背景

“伶仃洋里叹零丁”出自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创作于1279年,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解途经零丁洋(今广东省珠江口外)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悲壮的爱国情怀

# 全诗内容与重点解析

《过零丁洋》全诗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点诗句解析:

1. “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是赣江险滩,文天祥曾在此兵败
2. “零丁洋里叹零丁”:既指地理上的零丁洋,又双关诗人的孤独处境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展现崇高气节

# 历史背景与创作情境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元军将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出示此诗明志。实际案例:据《宋史》记载,张弘范看到”人生自古谁无死”句后,不禁赞叹:”好人!好诗!”最终放弃逼降。

# 文学价值与影响

1. 艺术特色
– 巧妙运用地名双关(惶恐滩、零丁洋)
– 比喻精当(”风飘絮”喻山河破碎,”雨打萍”喻身世浮沉)

2. 历史地位
– 被收入《宋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
– 2020年入选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

重点影响:该诗塑造的民族气节形象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精神符号,在近现代抗战时期常被引用激励士气。

# 现代应用案例

1. 教育领域:多省市中考曾以该诗为阅读理解材料,考查”丹心”、”汗青”等词语含义
2. 文化旅游:广东珠海在伶仃洋沿岸设立诗碑,开发”文天祥文化之路”旅游线路
3. 艺术创作:2021年电视剧《大宋宫词》引用此诗作为文天祥就义场景配乐歌词

# 结语

《过零丁洋》通过个人命运与国家危亡的结合,达到了爱国主义诗歌的巅峰境界。“伶仃洋里叹零丁”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成为中国文化中象征坚贞气节的重要意象,持续影响着当代人的价值观念。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相关推荐

  • 小学的告别诗有哪些?怎样写好毕业季的离愁?

    小学的告别诗有哪些?怎样写好毕业季的离愁? 毕业季是小学阶段最富情感的时刻之一,告别诗成为表达离愁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关于小学告别诗的整理与创作建议,帮助师生更好地记录这一特殊时刻。 一、经典小学告别诗推荐 1. 现代儿童诗 – 《毕业》(作者:金波) “六月的阳光/洒满教室的窗台/我们就要离开/这个装满笑声的地方……” 重…

    2025年5月23日
    1410
  • 黄庭坚看书的诗有哪些?书斋生活中的诗意瞬间

    黄庭坚看书的诗有哪些?书斋生活中的诗意瞬间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以奇崛瘦硬著称,尤其擅长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发掘诗意。在黄庭坚的诗作中,有不少描绘看书、读书、书斋生活的作品,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 黄庭坚诗歌中的读书主题 黄庭坚的读书诗大致可以…

    2025年4月29日
    1290
  • 何处得秋霜,杜甫诗中有何寓意?

    “何处得秋霜”并非杜甫诗中的原句,而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在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并未出现,但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这句诗来探讨其寓意。 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无奈感慨。其中,“何处得秋霜”一句,以秋霜比喻白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苍老的外貌,同…

    2025年2月4日
    2280
  • 唐代诗坛奢侈品:哪些作品因艺术价值被奉为“无价之诗”?

    唐代诗坛奢侈品:哪些作品因艺术价值被奉为“无价之诗”? 一、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些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更被后世奉为“无价之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价值体现在:– 语言精炼:唐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深邃的意境。–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家国情怀、人生感悟。&…

    2025年6月7日
    1090
  • 孟鹤堂诗有哪些?相声演员的跨界诗歌实验

    孟鹤堂诗有哪些?相声演员的跨界诗歌实验 一、相声演员的诗歌跨界现象 近年来,相声演员跨界文艺创作成为文化领域的新现象。作为德云社的知名演员,孟鹤堂不仅在舞台上以幽默见长,还尝试了诗歌创作,展现了传统曲艺与现代表达的融合。 重点内容:这种跨界实验打破了公众对相声演员的刻板印象,体现了艺术表达的多元性。 二、孟鹤堂的诗歌作品案例 目前公开的孟鹤堂诗歌作品较少,但…

    2025年5月8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