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最著名的诗是哪一首诗?

班婕妤最著名的诗是哪一首?

班婕妤及其文学地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公元2年),西汉成帝时期著名女文学家,以才华横溢和德行高尚著称。她是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其作品以《怨歌行》(又名《团扇歌》)最为闻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宫怨诗代表作之一。

《怨歌行》——班婕妤的代表作

重点内容:班婕妤的《怨歌行》通过“团扇”意象,以物喻人,抒发了后宫女子失宠后的哀怨与无奈,语言含蓄深沉,艺术成就极高。

诗歌全文(附译文)

原文
>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 新裁的齐地丝绸,洁白如霜雪。
> 制成合欢团扇,圆润如明月。
> 曾被君王随身携带,摇动时微风轻拂。
> 却总担忧秋日来临,凉风取代炎夏。
> 终被弃于箱中,恩情中途断绝。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1. 意象象征:以“团扇”象征后宫女子的命运,夏日受宠、秋日遭弃,隐喻鲜明。
2. 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却情感深刻,开创了宫怨诗“温柔敦厚”的表达传统。
3. 影响后世:唐代诗人王昌龄《长信秋词》“玉颜不及寒鸦色”即受此诗启发。

实际案例:后世对《怨歌行》的接受

《文选》收录:南朝萧统将《怨歌行》选入《文选》,奠定其经典地位。
诗词化用:李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延续了班婕妤的宫怨主题。
现代研究:学者叶嘉莹指出,班婕妤的“团扇”意象是中国诗歌“托物言志”的典范。

结论

班婕妤的《怨歌行》因其深刻的隐喻和情感张力,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其艺术手法和主题对后世宫怨诗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传诵。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相关推荐

  • 民间古诗成语有哪些?探寻古诗中的成语宝藏

    民间古诗成语丰富多样,它们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以下是一些源自古诗的成语及其背后的诗篇佳句和释义: 1. 青梅竹马 来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释义: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2. 柳暗花明 来源: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2024年9月25日
    2320
  • 范仲淹最有名的是哪首诗?

    范仲淹最有名的是哪首诗? 一、范仲淹的文学地位 范仲淹(989-1052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与政治贡献并重。他的作品以忧国忧民和豪放悲壮的风格著称,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范仲淹最有名的诗当属《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重点分析: 1. 主题…

    2025年7月1日
    680
  • 吐司意象在诗歌中的妙用有哪些?解读食物与诗情的创意结合

    吐司意象在诗歌中的妙用:解读食物与诗情的创意结合 一、吐司作为日常生活的诗意象征 吐司作为日常食物,在诗歌中常被赋予平凡中的深刻。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将琐碎生活提升至美学层面,引发读者对寻常事物的重新审视。– 案例: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This Is Just To Say》中,虽未直接提及吐司,但以“偷吃李子”的日常场景展现了食物的私…

    2025年4月23日
    1330
  • 换词不换曲的歌曲有哪些?推荐几首!

    换词不换曲,即使用相同的旋律但填入不同歌词的歌曲,在音乐创作中颇为常见,尤其在流行音乐、民谣、戏曲等领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换词不换曲的歌曲示例,以及相应的推荐: 《月亮代表我的心》 原唱:邓丽君 翻唱/换词版本示例:虽然直接换词的版本不常见,但这首歌的旋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婚礼、表白等,人们常会根据情境改编歌词以表达情感。 《四季歌》 原唱:多个版本…

    2024年10月11日
    2980
  • 颜色各异的诗有哪些?色彩斑斓的诗意世界

    色彩斑斓的诗意世界:颜色各异的诗有哪些? 一、色彩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颜色不仅是视觉元素,更是诗人传递情感、构建意境的重要载体。不同文化中,颜色被赋予独特的象征意义:– 红色:热情、生命、革命(如中国古诗中的”朱门酒肉臭”)– 白色:纯洁、哀伤(如李白的”明月照积雪”)– 青…

    2025年5月30日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