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是哪首诗?

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句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退隐江西期间,通过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反衬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文学地位: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人生三境界”的最高境界,象征历经磨砺后的顿悟。

二、全词解析与重点标注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重点内容
1. “灯火阑珊”:指灯火稀疏冷落处,与上阕的繁华形成对比。
2. “那人”意象:象征超脱世俗的孤高志士,或作者理想的人格追求。

三、实际案例:现代应用与误用

案例1:文化传播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将本词谱曲演唱,引发年轻群体对宋词的关注。
误用现象:部分商家广告篡改为“灯火阑珊处等你”,曲解原意,弱化哲理性。

案例2:学术引用

清华大学校长毕业演讲引用此句,勉励学生“在浮躁中坚守初心”,贴合原词精神。

四、延伸思考

1. 跨文化对比:与西方“尤里卡时刻”(顿悟)的异同。
2. 教育意义: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灯火阑珊”的象征手法。

总结:辛弃疾此词以元宵意象承载深刻人生哲理,“灯火阑珊处”至今仍是经典文化符号,需准确理解与传播。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下一篇 2025年6月24日 下午11:45

相关推荐

  • 苏辙妻子诗作探秘:名人配偶的文学才情

    苏辙妻子诗作探秘:名人配偶的文学才情 一、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苏辙(1039—1112)作为北宋文坛巨擘苏轼的弟弟,其家族文学成就斐然,但关于其妻子史氏的记载却寥寥无几。据《宋史》及部分宋代笔记,史氏出身书香门第,善诗文,但因古代女性作品多未署名或散佚,其才情长期被忽视。近年来学者通过梳理苏辙文集、宋代女性诗词选集及地方志,逐渐发现史氏文学活动的蛛丝马迹。 …

    2025年4月20日
    1330
  • 虎年新年的诗有哪些?从爆竹声到生肖符的节庆书写

    虎年新年的诗有哪些?从爆竹声到生肖符的节庆书写 一、虎年诗词的文化背景 虎年作为十二生肖之一,象征勇猛、力量与威严,在传统节庆诗词中常与驱邪避害、迎新纳福的主题结合。古代文人通过描绘爆竹、春联、守岁等习俗,赋予虎年独特的文化意象。例如,“虎啸山林辞旧岁,梅开雪里报新春”(佚名)即以虎的雄姿呼应辞旧迎新的氛围。 二、经典虎年诗词案例解析 1. 古代诗词中的虎年…

    2025年5月8日
    1380
  • 织开头的诗句,有哪些优美的作品?

    “织”字开头的诗句在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它们往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丰富的画面和情感。以下是一些优美的“织”字开头诗句作品: 织簟匀铺面,排绳强架空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编织凉席的画面,凉席均匀铺开,绳子紧密排列,展现出一种质朴而有序的美。 织尘不动天如水,一色无垠月共霜 诗人以“织尘不动”形容天空的宁静,将其比作平静的水面,与月光、霜色共同构成一幅清冷而辽阔的夜…

    2024年10月3日
    2500
  • 唐诗如何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

    唐诗如何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 引言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更与书法艺术形成了相互交融的共生关系。唐代文人普遍具备“诗书一体”的修养,这种文化特质促使诗歌内容成为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而书法又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艺术化呈现方式。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唐诗对书法艺术在内容、形式、审美理念等方面的多重影响。 — 一、诗…

    2025年10月25日
    310
  • 王昌龄治学的诗有哪些?边塞诗人的学术追求

    王昌龄治学的诗有哪些?边塞诗人的学术追求 一、王昌龄的治学诗及其特点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不仅以雄浑豪放的边塞风格著称,还蕴含深刻的治学思想。他的诗歌体现了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尤其在《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作品中有所体现。 1. 《芙蓉楼送辛渐》:冰心玉壶的治学精神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

    2025年5月15日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