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得三春晖是哪首诗?

报得三春晖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如下: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创作于孟郊任溧阳县尉时(约公元800年),是古代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三春晖”比喻母亲如春日阳光般的温暖与恩情,而“寸草心”则象征子女微薄的回报,凸显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核心意象
“三春晖”:指春季三个月的阳光,象征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之恩。
“寸草心”:小草萌发的嫩芽,比喻子女的孝心,暗含“难以回报”的愧疚。

2.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通过“缝衣”的日常场景,刻画母亲对游子的牵挂。
– 对比强烈:“寸草”与“三春晖”的悬殊对比,强化情感张力。

三、实际案例:现代文化中的引用

1. 教育领域
– 小学语文教材常将《游子吟》作为感恩教育的范本,引导学生理解亲情。
– 例如:某校在母亲节活动中,组织学生朗诵此诗并制作手工礼物,呼应“报得三春晖”的主题。

2. 社会宣传
– 公益广告《母亲的针线》以《游子吟》为背景,呼吁关注留守老人,强化“反哺”理念。

四、延伸思考

孟郊的诗句跨越千年仍被传颂,因其触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内核。当代人可通过以下方式践行诗意:
物质回报:定期陪伴父母,承担赡养责任。
精神关怀:如孟郊般用文字、行动表达感恩,例如撰写家书或记录家庭故事。

结论:《游子吟》以朴素语言传递深刻哲理,“报得三春晖”不仅是文学名句,更是中华孝文化的象征。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2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2

相关推荐

  •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如何将元宵梦境的缠绵与醒来的凄凉结合?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的梦境与现实交织艺术 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作中融合梦境缠绵与醒来凄凉的典范。这首词通过元夕节日的热闹背景,反衬出词人内心对旧情的追忆与现实的孤寂。以下从梦境构建、现实对照、艺术手法及实际案例展开分析,探讨姜夔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 梦境缠绵的构建:以意象与情感渲染 词中,姜夔以元夕为时空框架,通过梦境重现与旧情人的相遇…

    2025年11月5日
    190
  • 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哪一首诗?

    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哪一首诗? 1. 诗歌出处及背景 “千锤万击出深山”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时期的作品,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清白自守的高尚品格。 1.1 完整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重点内容解析 – “千锤…

    2025年6月24日
    890
  • 辛弃疾的号稼轩,反映了他怎样的心境?

    辛弃疾的号“稼轩”:乱世英雄的田园理想与内心挣扎 一、名号由来与时代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自号“稼轩”,这一别号取自“稼穑之轩”之意。“稼”指种植谷物,“轩”为小屋或书房,字面理解即“务农之屋”。这一看似朴素的号,实则蕴含着这位南宋名将复杂的心境变化。 在宋代,文人取号往往体现其志趣抱负。辛弃疾生于金人统治的山东历城,少年时即参加抗金义…

    4天前
    30
  • 我国思乡的诗有哪些?从“举头望明月”到新诗:乡愁的多元表达

    从“举头望明月”到新诗:乡愁的多元表达——中国思乡诗的发展与案例 一、古典诗歌中的思乡主题 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是永恒的主题之一,诗人常通过自然意象、节日场景或羁旅经历表达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1. 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流传最广的思乡诗之一。诗人通过明月意象的普世性,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乡愁。 2. 宋代…

    2025年5月28日
    910
  • 翠鸟与荷花,在哪些诗句中相映成趣?

    翠鸟与荷花,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美丽景象,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一些描绘翠鸟与荷花相映成趣的经典诗句: “翠鸟戏荷叶,花影水中藏”: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翠鸟在荷叶间嬉戏,而花影则在水中若隐若现的美丽景象,翠鸟与荷花仿佛在进行一场欢快的游戏。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这句诗出自汉代蔡邕的《翠鸟诗》,它描绘了翠…

    2024年12月26日
    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