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楚天阔是哪首诗里的?

极目楚天阔:诗句出处与文学赏析

一、诗句原始出处

“极目楚天阔”出自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忆少年·别历下》。该词为晁补之离开历下(今山东济南)时所作,全文如下:

>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
>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 极目楚天阔,云雨无踪,漫留遗恨。
> 锁眉峰、尽是旧愁新怨。
> 当此际,消黯凝魂,重感行云,泪落征衫。

二、重点词句解析

1. “极目楚天阔”的文学特征:
空间意象:通过”极目”的视角拉伸与”楚天阔”的空间延展,形成苍茫辽远的意境
情感载体:以开阔天象反衬词人离愁,体现“以乐景写哀情”的创作手法
地域特色:”楚天”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暗示作者南下行程

2. 艺术手法对比(以晁补之同期作品为例):
| 作品名称 | 空间描写手法 | 情感表达方式 |
|—|—|–|
| 《忆少年》 | 大场景俯视(楚天) | 反衬法 |
| 《迷神引》 | 近景特写(孤馆灯青) | 直抒胸臆 |
| 《水龙吟》 | 动态空间(乱山云绕) | 象征隐喻 |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现代文学引用

作家金庸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引用了该意象:
> “杨过站在断肠崖上,极目楚天阔,但见云海茫茫,何处寻小龙女踪迹?”

分析
– 保留了原句的空间张力
– 将古典意象融入武侠叙事
– 通过环境描写强化人物心理

案例2:城市文化宣传

武汉市在2022年城市形象宣传片中,以无人机航拍长江画面配该诗句:
1. 镜头语言:从黄鹤楼顶俯拍长江大桥
2. 文案设计
> “登楼极目楚天阔
> 两江交汇处见证三镇千年风华”
3. 传播效果:该视频单平台播放量破500万次,成功强化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意象

四、常见误读辨析

1. 与毛泽东诗词混淆
– 误认为出自《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差异点:毛诗”舒”字体现征服自然的豪情,晁词”阔”字侧重离愁的苍凉

2. 地域认知偏差
– 部分读者误将”楚天”等同于湖南(因屈原《楚辞》影响)
历史考证:宋代”楚地”包含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晁补之当时正赴亳州任通判

五、延伸学习建议

1. 比较阅读
–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斜月半窗还少睡
–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2. 学术参考文献
– 《晁氏琴趣外篇校注》(刘乃昌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宋词中的空间叙事研究》(张惠民,文学遗产2018年第3期)

该诗句通过空间想象与情感投射的独特结合,成为宋代羁旅词的经典意象,其艺术价值至今仍为文学创作提供养分。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2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2

相关推荐

  • 哲理诗经典有哪些?智慧火花的文学绽放

    哲理诗经典有哪些?智慧火花的文学绽放 一、哲理诗的定义与特点 哲理诗是以诗歌形式表达深刻哲学思考或人生智慧的文学体裁,其特点包括:– 凝练性:用简洁语言传达复杂思想,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象征性:通过意象隐喻哲理,如泰戈尔《飞鸟集》中“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普适性:探讨人…

    2025年4月24日
    1220
  • 市井朋友赠别诗有哪些?烟火人间的小人物离歌

    市井朋友赠别诗有哪些?烟火人间的小人物离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赠别诗是一个重要的题材,但大多聚焦于文人雅士或官场同僚的离情。然而,市井朋友的赠别诗同样充满真挚情感,展现了烟火人间的小人物离歌。这些诗作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记录了普通人的离别之情,成为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篇章。 一、市井赠别诗的特点 1. 语言通俗直白:不同于文人诗的含蓄典雅,市井赠别诗多用…

    2025年5月8日
    1430
  • 江山如画人生如梦是哪首诗?

    江山如画人生如梦:诗句溯源与意境解析 一、诗句出处考证 “江山如画人生如梦”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现代人对传统意象的组合与创新。经考证,这句短语融合了两个经典文学意象: 1. “江山如画”:最早见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 “人生如梦&#8221…

    2025年7月1日
    1010
  • 吴文英的词为何晦涩难懂?

    吴文英的词为何晦涩难懂? 一、时空交错的意象结构 吴文英在《莺啼序》中写道:”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开篇就将病酒的身体感受、暮春的寒意与紧闭的门窗三个时空维度叠加,形成立体的情感空间。这种打破物理时空顺序的创作手法,使读者需要不断调整阅读视角,才能把握词作的完整意境。 二、典故系统的私人化重构 在《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中…

    5小时前
    20
  • 用唐诗为现代城市地标(如上海外滩、广州塔)题诗,会是什么效果?

    用唐诗风骨为现代地标题诗: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对话 当盛唐的明月照进玻璃幕墙的森林,当李杜的诗魂漫游在霓虹闪烁的都市,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城市地标的碰撞,正催生一种独特的文化化学反应。这种创作不是简单的复古游戏,而是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学、历史厚重感注入现代建筑,使其获得更深层的文化解读空间。 唐诗与现代建筑的美学共鸣 唐诗之所以能与当代建筑产生对话,源于其意境营…

    2025年11月9日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