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抹浓妆总相宜是哪首诗?

淡抹浓妆总相宜:出自哪首古诗?

诗句出处

“淡抹浓妆总相宜”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解析

1. 核心意象
诗人将西湖比作西施(西子),通过”淡妆”与”浓抹”的对比,表现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独特美感。

2. 艺术手法
– 拟人化:赋予西湖以人的特质
– 对比手法:晴雨两种状态的并置
“总相宜”的哲学内涵:体现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和谐观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杭州城市形象宣传

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中,直接引用该诗句作为开篇文案,配合航拍的西湖晴雨画面,完美诠释了“淡妆浓抹”的意境。

案例2:化妆品广告创意

某国货彩妆品牌以该诗句为灵感,推出”西子系列”产品:
“淡妆”线:主打素颜霜、透明唇蜜等自然妆效
“浓抹”线:强调眼影盘、唇釉等鲜明色彩
广告语:”总相宜——东方美学现代演绎”

文学史地位

该诗被誉为”描写西湖的千古绝唱”,其影响力体现在:
1. 确立了西湖与西子的经典类比
2. 创造了“淡妆浓抹”这一常用成语
3. 影响了后世无数西湖题材的文艺创作

延伸阅读

建议对比欣赏其他西湖名诗: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注:本文所有苏轼诗句引用均依据《全宋诗》中华书局1998年版,卷798。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1

相关推荐

  • 改革前现代诗选:在禁锢中萌芽的诗意觉醒

    改革前现代诗选:在禁锢中萌芽的诗意觉醒 一、历史语境中的诗歌困境 20世纪中叶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诗歌创作长期受政治意识形态主导,强调”为工农兵服务”的单一美学标准。《诗刊》1957年创刊号明确提出”诗歌必须成为阶级斗争的武器”,这种导向使抒情诗、象征主义等创作手法被边缘化。 典型案例:– 诗人穆旦在…

    2025年4月27日
    1360
  •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的“诗万首,酒千觞”展现了他怎样的疏狂本色?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的疏狂本色探析 一、词作背景与疏狂意象的呈现 朱敦儒作为南北宋之交的隐逸词人,其《鹧鸪天·西都作》以”诗万首,酒千觞“的夸张笔法,塑造了宋代文人中罕见的疏狂形象。这种疏狂并非放浪形骸,而是对自由人格的执着追求。词中”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宣言,与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

    2025年11月5日
    210
  • 苏轼关于咏春的诗有哪些?在东坡笔下感受春日生机

    苏轼关于咏春的诗有哪些?在东坡笔下感受春日生机 一、苏轼咏春诗的主题与风格 苏轼(1037—1101)作为宋代文学巨匠,其咏春诗以豁达的胸怀和细腻的观察著称。他笔下的春天既有对自然生机的赞美,也蕴含人生哲思,形成了“物我交融”的独特意境。 重点内容:苏轼的咏春诗常通过描绘春风、春雨、花草等意象,传递对生命力的礼赞,同时暗含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 —…

    2025年6月1日
    1300
  • 诗歌鉴赏的多元视角:意象、情感、结构的深度解读

    诗歌鉴赏的多元视角:意象、情感、结构的深度解读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精粹,其鉴赏需从多元视角切入。本文将从意象分析、情感解读和结构剖析三个维度,结合经典案例,探讨诗歌的深层意蕴。 一、意象:诗歌的视觉密码 意象是诗歌中承载情感与思想的具象化元素,是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通过分析意象,可揭示诗歌的象征意义与美学价值。 案例:徐志摩《再别康桥》 – 核…

    2025年4月16日
    1500
  • 瓜州一水间是哪首诗?

    瓜州一水间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瓜州一水间”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此诗创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途中,途经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复杂心境。 二、原诗全文及重点解析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重点内容标红: …

    2025年6月27日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