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胸中十万兵出自哪首诗?

辜负胸中十万兵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辜负胸中十万兵”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夜泊水村》。全诗如下:

>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重点解析

1. 诗句含义
“辜负胸中十万兵”并非原句,而是后人化用陆游诗意,表达壮志未酬的愤懑。原诗“老子犹堪绝大漠”展现了陆游虽年老仍愿驰骋沙场的豪情,而“一身报国有万死”则凸显其赤诚报国却无路请缨的悲凉。

2. 历史背景
陆游生于南宋偏安时期,一生主张抗金,但屡遭排挤。诗中“燕然未勒铭”用东汉窦宪典故,暗讽南宋朝廷未能收复失地。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引用

1. 文学创作

作家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借角色之口化用此句,形容英雄怀才不遇。例如,郭靖面对蒙古大军时感叹:“胸中虽有十万兵,奈何朝廷不用”,呼应陆游的愤慨。

2. 影视作品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的台词“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另一名句)与“辜负胸中十万兵”异曲同工,均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3. 商业领域

某科技公司创始人曾在内部信中引用此句,反思企业因战略失误导致技术优势未能兑现,警示团队“勿负胸中韬略”

延伸思考:诗句的当代意义

个人层面:激励现代人在逆境中保持斗志,避免因外部环境而“辜负”自身潜力。
组织层面:提醒领导者善用人才资源,避免“十万兵困于胸中”的浪费现象。

标红总结:陆游的原诗虽无“辜负胸中十万兵”的直接表述,但其精神内核被广泛化用,成为壮志难酬的文化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5

相关推荐

  • 类似王安石的诗有哪些?荆公体外的变法诗人

    类似王安石的诗有哪些?荆公体外的变法诗人 一、王安石诗歌的特点与“荆公体” 王安石的诗歌以“荆公体”著称,其特点包括:1. 理性思辨:诗中常融入政治、哲学思考,如《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 语言精炼:注重锤炼字句,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3. 题材创新:关注社会现实,如《河北民》揭露民生疾苦。 二、与王安石风格…

    2025年5月8日
    1230
  • 孩子看诗的好处有哪些?诗歌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孩子看诗的好处有哪些?诗歌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一、诗歌对儿童发展的多重益处 1. 语言能力的提升 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能帮助孩子培养语感,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例如,古诗《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押韵和简洁表达,让孩子更容易记忆并模仿语言结构。 2. 情感与审美的熏陶 诗歌通过意象和情感表达,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中“…

    2025年6月11日
    920
  • “报国无门”的悲愤为何成为南宋爱国词最核心的情感?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报国无门”悲愤为何成为南宋爱国词核心情感的专题文章。 “报国无门”的悲愤:南宋爱国词最核心的情感底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宋词坛奏响了一曲空前绝后的悲壮乐章。与盛唐的豪迈奔放、北宋的婉约清丽不同,一股深沉痛切的“报国无门”的悲愤,如同一个顽固的低音,主导并塑造了南宋爱国词的精神风貌。它不再是个人怀才不遇的浅吟低唱,而是整个时代、整个士大夫阶…

    2025年11月4日
    200
  • 江南的春天有哪些诗?地域诗歌与季节意象的融合

    江南的春天有哪些诗?地域诗歌与季节意象的融合 一、江南春天的诗歌传统与文化背景 江南地区自古以水乡风光和温润气候闻名,其春季意象在诗歌中常表现为“烟雨”“杏花”“柳絮”“燕子”等典型符号。这种地域性与季节性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重点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色彩对比强化江南春景的明丽,成为经典范式。 二、典型…

    2025年5月31日
    1150
  • 现代“花”主题诗选:解构传统意象的当代表达

    现代“花”主题诗选:解构传统意象的当代表达 引言:传统花卉意象的嬗变 在古典诗歌中,花卉意象常被赋予固定的象征意义(如梅之孤傲、菊之隐逸)。然而,当代诗人通过解构与重构,将花转化为多元文化符号,既保留古典美学基因,又注入现代性思考。 — 一、解构策略:打破象征的单一性 1. 物性还原:从象征到本体 当代诗人常剥离花的传统寓意,聚焦其物质性存在。例…

    2025年4月27日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