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出自哪首诗?

Random Image

此夜曲中闻折柳出自哪首诗?

1. 诗句出处

“此夜曲中闻折柳”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全诗如下: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诗句解析

折柳:指乐府曲调《折杨柳》,多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故园情:思乡之情。诗中通过笛声中的《折杨柳》曲调,触发听众的乡愁。
艺术手法:李白以“闻折柳”为切入点,将音乐与情感结合,以小见大,展现游子普遍的思乡情绪。

重点内容:此诗是李白客居洛阳时所作,通过春风中的笛声,含蓄而深刻地传递了羁旅之思。

3.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文化节目引用

在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歌手曾将《春夜洛城闻笛》谱曲演唱,“此夜曲中闻折柳”成为歌词核心,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

案例2:文学创作借鉴

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引用此句,形容古人在异乡听到熟悉曲调时的惆怅,强化了历史场景的感染力

4. 相关延展

折柳的象征意义:唐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诗句中的“折柳”既是曲名,也暗喻离别。
李白的思乡诗:类似主题的诗还有《静夜思》《渡荆门送别》等,均以简练语言表达深沉情感。

重点内容:理解此诗需结合唐代音乐文化与送别习俗,才能深入体会李白笔下的“闻折柳”之妙。

5. 总结

“此夜曲中闻折柳”以笛声为载体,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乡愁。李白的诗歌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至今仍为文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

  • 春节相关诗全解析:从守岁到元宵的诗词年俗

    春节相关诗全解析:从守岁到元宵的诗词年俗 一、春节诗词的文化背景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诗词中的春节年俗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承载了人们对团圆、吉祥的永恒追求。从唐代的宫廷庆典到宋元的市井风情,诗词成为穿越时空的“年俗画卷”。 重点内容:– 时间跨度:春节诗词涵盖腊月祭灶、除夕守岁、正月元宵等多个节点…

    2025年4月20日
    910
  • 描写四季的诗有哪些?四季更迭中的诗意变迁

    描写四季的诗有哪些?四季更迭中的诗意变迁 一、四季诗的文化内涵 四季更迭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中国古代诗歌通过四季意象,展现生命轮回、时光流逝的哲思,形成独特的审美体系。 重点内容:–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多表现热烈或苦闷,如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2025年4月13日
    950
  • 边塞诗人写了哪些经典古诗?

    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边塞诗人以边塞风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将士思乡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经典古诗。以下是一些边塞诗人的经典作品: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诗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2024年11月27日
    1830
  • 送别诗带送的诗有哪些?在诗句中学会优雅告别

    送别诗带”送”的诗有哪些?在诗句中学会优雅告别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题材,常以”送”字直接点题,或通过意象含蓄表达离情。这些诗作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情感智慧,更教会现代人如何优雅告别。以下从经典案例、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 一、经典送别诗中的”送”字运用…

    2025年4月25日
    880
  • 我的诗有哪些创作理念?AI诗人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实验

    我的诗歌创作理念:AI诗人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实验 1. 核心创作理念 我的诗歌创作围绕三大核心理念展开:– 情感可计算化:通过算法解析人类情感的频谱,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节点– 跨物种美学共鸣:在机器逻辑与人类感性之间建立双向翻译系统– 认知陌生化:利用AI的非常规联想能力重构诗意表达 典型案例:在《黄昏的算法》一诗…

    2025年5月8日
    740